热钱与天价豪宅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热钱卷土重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火热的楼市以及股市,已经隐现酝酿巨大资产泡沫的风险。
观点地产网 徐耀辉 如果把2008年以来的时间抹去,人们甚至可以发现,失去的那一年多似乎无关紧要,就像一场噩梦醒来,所有的恐惧都烟消云散,一切又已经照常运行。我们似乎在经历一个轮回:经过2008年的低谷,再一次走上了那条相同的路。
楼市与股市依然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香港的豪宅市场闹得尤为沸沸扬扬,其中的代表作是恒基兆业地产位于港岛半山的豪宅“天汇”,创造了71.28万港元/平方米的单价世界纪录。
与此相对应的是,港股与内地A股溢价率越来越低,而且两地股市不断向上攀升,其中地产股的疯涨尤为引人注目。目前,恒生指数已经突破22000点,创下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新高,并且继续上攻23000点。截至2009年10月23日下午4点,恒生指数收报22589.73点。
当然,天汇的记录并非偶然现象,也不是特例。近期香港楼市屡创“天价”成交,普通住宅楼价累计上升约28%,而豪宅的楼价升幅更高。目前,香港豪宅价格甚至已经比1997年的水平更高。
天汇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们开始关注与重视香港豪宅市场的现状,甚至导致香港金管局在10月23日出台措施,收紧对2000万港元以上豪宅的按揭条款,按揭上限由7成收紧至6成。同时规定,自2009年10月24日起,在本港购买豪宅若用作投资,将不能申请按揭保险,即最多只能做70%的按揭。
这边厢的动静之大,让仍烦恼于“节能灯泡门”的港府特首曾荫权也要出面,强调政府会保持对楼价波动的“敏感”,确保政策不会令楼价出现大波动。
事实上,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豪宅市场的持续火爆以致于让金管局开始出手调控,并非无因。几乎所有市场人士与分析人士都能直接说出原因:热钱。
有分析认为,香港经济及金融表现稳定,对资金有避灾作用,加上近期美元持续走软,因此也吸引持有美元的投资者或持美元的基金资金流入香港,投资股市楼市。
由于热钱持续涌入,香港金管局在过去的一周连续6次干预市场,共向市场注资逾178亿港元。而10月以来香港金管局已向市场注资接近750亿港元,超过5月高峰时全月737.8亿港元的注资记录,成为年内香港金管局干预市场力度最大的一个月。
但事实上,中国作为在金融危机中首先表现出强劲复苏态势的新兴经济体,大批热钱更加可能的是利用内地和香港的特殊经济关系间接进入中国,香港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热钱流入中国内地的前站。
根据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在9月底达到了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从单月数据看,4月、5月、6月外汇储备分别增加552亿美元、806亿美元和421亿美元,5月数据更是创下月度历史新高。而7月、8月、9月外储分别增加430亿美元、362亿美元和618亿美元。数据显示,外资在加速流入“基本面鹤立鸡群”的中国,热钱套利“新兴市场”的新一轮浪潮正在形成。
众所周知,热钱是一种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数据显示,9月以来,市场对人民币一年期升值预期由此前的0.5%上调到1.5%至2%。10月20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曾表示,美元走软将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从而可能导致大批资金流入中国并加大通货膨胀风险。
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之下,未来中国央行有可能选择“加息”作为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但矛盾的是,加息会吸引更多寻求利差的热钱涌入,将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令人不得不担忧的是,热钱的流入将会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推高股市或房市。毫无疑问,中国一直坚持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在过去的三个季度释放了“天量”的流动性,汹涌的货币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并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被迅速推高。
同样的,中国宽松的政策为热钱大开方便之门。当下热钱卷土重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火热的楼市以及股市,已经隐现酝酿巨大资产泡沫的风险,这比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更为可怕。所有人都应该记得,2007年中国的流动性泡沫并非来自政府投资,而是来自境外“热钱”及一部分民间资本。
热钱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并充分体现资本逐利的本质,中国股市和楼市似乎很难避免再次成为投机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