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测明年房地产市场不温不火
12月5号到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扩大消费成为调经济结构的重点,非驴非马的房地产市场到底该刺激还是该撤火?
总基调是保持稳定增长,宏观经济政策要稳,房地产政策也不会大动干戈,否则所谓宏观经济的稳定也成为无本之木。中央经济工作有三个特点极其明显。
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延续性,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进行战略撤退,到下半年有可能随着银行信贷额度的完成而收紧,这意味着市场投资者将继续憧憬低成本信贷与高投资回报的红利,绝不会轻易离开市场。
房地产政策将秉持有进有退的策略,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杠杆行业的地位不会改变,但过度的刺激政策会逐步退出,比如税费优惠政策。不过退出的过程并不顺利,一些地方政府为托市,将继续出台刺激本地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政策,如石家庄降低二套房物业费等。在具体政策上政府试图鼓励刚性消费,防止房地产泡沫向银行蔓延。
稳定房地产市场是愿望,这一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如下三点:一是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回暖,地方财政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是否降低;二是房地产与银行赢利能力、风险关联程度到底如何,三是房地产市场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如何?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政府是否会下决心控制房价。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有增无减,今年虽然GDP保八无忧,但随着大规模基建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这两年地方政府负债率必然节节攀升,税收却远不能赶上投资的步伐。于是,今年我们看到了大规模的查税、预征税以及欠税曝光等现象,正说明了在花团锦簇的经济增长数据背后地方财政普遍吃紧的状况。
北京、上海等地土地收入已经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占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的60%,每年30%要来自于土地出让,30%来自于房地产的税收。另一方面,明年的出口情况并不乐观,内部的消费刺激政策不会轻易退出。政府内部经济学家已经明确表态房地产行业的核心作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房地产行业非常重要,它拉动50多个行业,上游拉动钢铁、建材,下游拉动家用电器,甚至可以一直拉到窗帘、纺织品,所以它的拉动力很强。从整个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以消费为主拉动经济来讲,这个行业非常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直言,“房地产业已成中国经济直接命脉”,房地产行业占 GDP的6.6%和1/4的投资,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达到60个。在此情况下,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必然慎之又慎。
政府希望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大力建设保障房,通过征收税收筹措资金,并且使目前的高档房泡沫与银行脱钩。但投资者绝不会顺从,目前如此之低的贷款利率,必然是应贷尽贷,动用自己的现钱才是傻瓜。银行同样不听话。有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年底信贷优惠政策退潮时,银监会并没有实行一刀切,各个银行自行其是。这说明,银行不可能放弃房贷这一赢利大户,年底惜贷不过是为明年年初的信贷额争取空间。政府的政策将遭遇各方市场主体的抵抗。银行与房地产之间的防火墙形如薄纸,一捅就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继续刺激居民首次购房需求,购房契税、房贷利率等优惠政策要延续,对二套房贷则要严格把关。鼓励存量房流转,提高借贷成本是解决房地产泡沫的正道,但有关方面很有可能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加息,却为了抑制住房投资而提升税费。此举在短期内有可能会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通胀预期,房价、地价上升更为迅猛。金融危机之前正是如此,明年一到两次的加息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助燃剂。
房地产面临极大的政策风险。对于狂热投资者征收物业税一直在酝酿之中。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考察时专门考察了正在建设的上海市最大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情况,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同时,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物业税抑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要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一要连续加息,二要征收物业税,只要减少投资者的红利即能减少投资者的数量,有关方面绝不会不知如此浅显的道理,屡屡王顾左右而言他,那原因自然在经济原因之外。
注:看不出下决心调整房地产的迹象。
经济解读相差如此之大,经济结构调整绝非一蹴而就。如果经济真的乐观,房地产不至于嚣张至此。
但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之多,足以产生经济乐观的幻觉。可悲的是,他们愿意倾听民间的声音,所谓的民间却在安排下给了他们乐意听到的声音。
静漪来沪,老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