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业急待发展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无名
日前,由劳动部和卫生部共同授权的我国首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在天津正式成立并开班授课。这意味着我国将出现第一批获得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上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人群也急剧增加。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中精神心理疾病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的首位,约占20%。另据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心理疾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去年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保守估计,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业成为急待发展的行业。
在劳动部颁布了心理咨询行业的资格认证和职业标准后,意味着中国将出现一个全新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上有此专长的人都可以通过考试上岗。但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李强教授认为,目前这种对心理咨询职业的认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部分从业人员,存在着难以避免的麻烦。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我们显然不能拿当代的标准去套这一部分人,因为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记忆力减退,和青年人竞争考试是不现实的。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由于多年从事这项工作,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这些是无法用考试标准衡量的。如何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放弃这部分人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对于中国心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李教授认为,中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实力、社会观念和服务质量。
经济实力是心理咨询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心理卫生的发现和治疗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的医疗保险里并没有心理治疗这一项,人们需要自费去看心理医生。高水平的心理医师都挂靠在医院下,凭其经济实力无法开办私人心理医院。所以受经济条件所限,我国的医疗保险目前还处在“低保障,广覆盖”的较底的层次。
传统观念是造成心理咨询业发展缓慢的又一因素,人们在心理出现倾斜和误区并引起身体不适时,通常想到的是吃药看病,很少有人会主动想到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即使察觉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也是羞于启齿。而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当代人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亚健康状态的心理问题和重型的心理疾病成为21世纪的高发症状,这就造成了我国“有效需求不足,潜在需求很大”的矛盾现状。
最后,心理咨询服务质量低下,是造成心理咨询业“名声不佳”的主要原因。心理咨询师在我国刚刚出现,现有的高水平的心理医师又偏少,市场需求使得社会上不少没有心理咨询水平的人趁机钻空子,他们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进行所谓的心理问题服务,造成目前的心理咨询业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
针对有人用自家电话开办热线的现象,李强说:“这正是国家应该规范的地方。心理咨询有两个过程,一是咨,也就是倾听别人陈述的过程;另一个是询,即指导和影响咨询者的过程,这里面都是有相当的技巧的。当检查出心理问题时,心理咨询师应及时解决,如果问题严重,超出了他的能力所及,他就应及时把病人转交到心理医生那里。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凭感觉和阅历指导别人,某些时候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往往远不足以解决问题。很多咨询者并不只是需要倾诉,他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办热线的动机是好的,但在效果上可能就适得其反,没有专业知识便无法区分心理问题的轻与重,很可能会延误本应及时就医的病症患者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