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同”与“异”
历史上, 姻缘,即婚姻关系构成的较为接近宗族关系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家关系、婆媳(岳婿、翁媳)关系、内兄(姐、弟、妹)关系,连襟关系等。姻缘是血缘关系的泛化,起到扩散的作用。同时,姻缘也是血缘认同的有机组成和补充,经由明媒正娶而登堂入室乃大雅之道,成为同床共枕、同处一室的结发夫妻。 地缘,即以共同或相近地理空间、环境等引发的特殊亲近关系,如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等,不同的如异乡、异国、异域等。地缘是血缘与姻缘意识于人和物的泛化。以地缘为类的古时有同省、同乡。现代人对于地缘的感情更加亲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远亲不如近邻”等俗语都从侧面验证和加深了对地缘的认同。 业缘,即以曾经存在或正存在的职业、事业等原因引发的正常交往而产生的特殊亲近关系,如师生关系、同窗关系、同事关系、同僚关系、同盟关系、同行关系、同业关系、战友关系、买卖关系、消费关系和阶级关系等;不同的则是异端、异议、敌异等。业缘是地缘、血缘、姻缘等的综合。其中,单就“学缘”而言,古代即有同门、同窗、同年;现代衍生出同学、同级、同校,一首《同桌的你》不知引发了多少听众的认同和感慨。 情缘,即以某种机缘引发的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特殊亲近关系,如朋友关系、意气关系、同伴关系、同道关系、同好关系、同仁关系、同教关系和 从组织层面来看,中国一直比较注重“五缘关系”,因此非正式的团体就受到非常的重视。家族观念重在关系的维持,对内特别强调“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由于“本是同根生”,中国组织内部着重注意避免“同室操戈”,对外和则“求同存异”,争则“同仇敌忾”。非正式团体存在于 首先,是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一术语最早由组织
血缘,即直系和旁系血缘构成的宗族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关系、祖父母孙子(女)关系、堂兄关系、表兄关系、叔侄关系、甥姨关系、甥舅关系等。血缘是五缘关系的核心,地位最为重要。于是,以血缘为类的有同胞、同室、同堂、同岁、同侪、同宗、同族等,甚至同姓的都要称之为“本家”;反之则是异类、异种、异姓、异族、异邦。
其次,是价值观(Values)。它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告诉人们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则表明其重要程度。价值观影响个人的知觉和判断,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并且进而作用于员工的行为。只有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互匹配,才能促使员工敬业。研究个人与组织价值观是否匹配主要有以下两个
再次,是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价值观所要实现的愿景几乎都超越了赢利和创造财富的层次,希望能改变环境或者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美好。不管是什么样的愿景,它必须得到组织员工的认同和相信,形成一种长期的组织归属感,也称组织承诺。
因此,中国的“同”实质是追求价值观、组织文化、心理期望等方向的一致,在人与人之间实现相互认可和匹配。也正因如此,只有彼此信任、相互了解,有某种关系纽带,存在一定相似资源基础的人,才更可能达到“同”的境界。相比之下,西方管理科学给予“同”本身和实现“同”以更多的定义、维度和方式,从科学的角度缩小差异,激励原本与组织文化、价值观等存在一定差别,个性千差万别的组织成员持续不断地投入知识、努力、智慧和忠诚,从而更加易于达到“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