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邦“智猪博弈”中的成败启示录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众所周知,立邦在中国的成功,是其能跻身全球涂料业前十强的主要原因。从1992年进入中国至今,立邦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广建筑涂料,从最初中国消费者不知道立邦是什么、乳胶漆为何物,到现在“立邦”成为水性建筑涂料的代名词,销量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客观上评价,立邦无疑是成功的。
可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立邦在中国遭遇“十年之痒”,当初独自花巨资培育的中国建筑涂料市场被8000多个涂料厂家分享,市场份额远没有达到30%的垄断地位;市场上“香港立邦”、“日本立邦”等假冒品牌层出不穷;竞争对手ICI旗下的多乐士贴身紧逼,宣威、来威等全球十强的涂料品牌纷纷抢食分羹。这一切,都成为立邦心头永远的“痛”。痛定思痛,立邦开始调整在华的推广战略,2003年发力木器漆市场,推出1687木器漆系列。从产能提升,销售网点,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始布局,期望能弥补其在木器漆方面的不足。可是当今中国的油性木器漆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原材料上涨,众多中小品牌的合力阻击,推广3年多来乏善可陈。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立邦在推广战略上的细微变化:放弃在水性建筑涂料上的优势,而向油性木器漆领域进军。
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其继续发挥在水性漆(建筑涂料绝大多数为水性漆)上的销售与技术优势,推出油性木器漆换代产品——水性木器漆的话,结果会如现在的水性建筑涂料一样,市场培育起来后会被众多厂家群起分食,自已得不偿失,重蹈覆辙;而推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非常成熟的油性木器漆,一来想以其人之道还其之身,抢夺以华润,嘉宝莉,鸿昌等为代表的油性木器漆厂家撬开的装修市场,节省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的开支;二来让德国都芳、嘉宝莉等众多厂家来培育水性木器漆的市场消费意识,等待时机成熟后,发挥其水性漆的整体优势,后来居上,坐收渔人之利。
“智猪博弈”论
立邦的这种推广战略实质上是运用了“智猪博弈”理论,此理论为非合作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提出的经典博弈案例,适用于在经济领域中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
该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假设。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笼中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两头猪的理性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来看大猪。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此理论对于立邦而言,分三个方面运用:
建筑涂料:大猪的成功与无奈
1995年,立邦开始墙面乳胶漆的中国市场推广。当时的乳胶漆市场宏观环境是这样的: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始升温,装修热开始兴起,装璜材料消费市场潜力初现;消费者不知道乳胶漆为何物,装修选用质量很差的胶水类材料;市场无乳胶漆知名品牌,产品技术不成熟等。
立邦面临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市场消费意识的培育。要让消费者和施工者选用乳胶漆,就需要扭转二者的消费意识;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亟待构建。
立邦一边空中广告轰炸,提高知名度;一边寻找经销商,进行销售布局。立邦之所以敢饮“头啖汤”,信心在于三个方面:一为资金实力雄厚,二为销售技术成熟,三为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立邦拥有资源颇多,充当大猪的角色,开始踩踏板。由于在进入时机的选择上非常恰当,再加之市场推广手法先进,产品施工简易,效果比较优势显著,立邦开始吃到食物,在2000年以前立邦至少吃到4份以上。
涂料市场被立邦慢慢加热,食物流量也越来越多,巨大的诱惑吸引了众多觊觎者。再加上乳胶漆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容易被复制,小猪开始形成,采取等待在食槽旁边的方法并抢食大猪踩踏板后流下的食物,立邦吃到的食物骤减至不到2成。
实际上,小猪是无意识的采取了等待的态度。为什么说是无意识了?因为对于众多的小厂家来说,如当时的华润,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就是想去和大猪一起踩踏板,或者自己去踩踏板,也是力不从心。这种无作为反而不自觉得的帮了小猪,使小猪吃到食物,形成原始积累。
对于立邦来说,是尽了大猪的义务的。因为“智猪博弈”理论主张的是占用更多资源者承担更多的义务。从这一点上讲,中国墙面水性乳胶漆市场的兴起,立邦功不可没。可是这并不是立邦想要的结果,立邦之初花大力去踩踏板,是因为想独自享用,退一步讲,自己先吃到更多的食物后迅速成长为超级大猪,占领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食物形成并越来越多以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代表众多厂家的小猪吃到的食物占到九成。更意外的是,出现另一头大猪多乐士,虽然和自己一起踩踏板,但是抢吃的食物和自己几乎一样多。
立邦一边心有不甘的继续踩踏板,一边极度郁闷的想对策,如何治理小猪?于是立邦想到了油性木器漆市场。
启示:立邦在此役中扮演了大猪的角色,踩动了使食物流下的踏板。小猪形成并无意识的选择了等待的策略,从而壮大了自己。如果食物为十份的话,立邦踩踏板应吃到至少3份以上的食物,实际上立邦吃到了平均2份以上的食物;丰厚的食物使小猪长大后,抢吃更多的食物,并给立邦形成威胁。
可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立邦在中国遭遇“十年之痒”,当初独自花巨资培育的中国建筑涂料市场被8000多个涂料厂家分享,市场份额远没有达到30%的垄断地位;市场上“香港立邦”、“日本立邦”等假冒品牌层出不穷;竞争对手ICI旗下的多乐士贴身紧逼,宣威、来威等全球十强的涂料品牌纷纷抢食分羹。这一切,都成为立邦心头永远的“痛”。痛定思痛,立邦开始调整在华的推广战略,2003年发力木器漆市场,推出1687木器漆系列。从产能提升,销售网点,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始布局,期望能弥补其在木器漆方面的不足。可是当今中国的油性木器漆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原材料上涨,众多中小品牌的合力阻击,推广3年多来乏善可陈。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立邦在推广战略上的细微变化:放弃在水性建筑涂料上的优势,而向油性木器漆领域进军。
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其继续发挥在水性漆(建筑涂料绝大多数为水性漆)上的销售与技术优势,推出油性木器漆换代产品——水性木器漆的话,结果会如现在的水性建筑涂料一样,市场培育起来后会被众多厂家群起分食,自已得不偿失,重蹈覆辙;而推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非常成熟的油性木器漆,一来想以其人之道还其之身,抢夺以华润,嘉宝莉,鸿昌等为代表的油性木器漆厂家撬开的装修市场,节省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的开支;二来让德国都芳、嘉宝莉等众多厂家来培育水性木器漆的市场消费意识,等待时机成熟后,发挥其水性漆的整体优势,后来居上,坐收渔人之利。
“智猪博弈”论
立邦的这种推广战略实质上是运用了“智猪博弈”理论,此理论为非合作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提出的经典博弈案例,适用于在经济领域中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
该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假设。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笼中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两头猪的理性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来看大猪。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此理论对于立邦而言,分三个方面运用:
建筑涂料:大猪的成功与无奈
1995年,立邦开始墙面乳胶漆的中国市场推广。当时的乳胶漆市场宏观环境是这样的: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始升温,装修热开始兴起,装璜材料消费市场潜力初现;消费者不知道乳胶漆为何物,装修选用质量很差的胶水类材料;市场无乳胶漆知名品牌,产品技术不成熟等。
立邦面临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市场消费意识的培育。要让消费者和施工者选用乳胶漆,就需要扭转二者的消费意识;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亟待构建。
立邦一边空中广告轰炸,提高知名度;一边寻找经销商,进行销售布局。立邦之所以敢饮“头啖汤”,信心在于三个方面:一为资金实力雄厚,二为销售技术成熟,三为产品比较优势明显。
立邦拥有资源颇多,充当大猪的角色,开始踩踏板。由于在进入时机的选择上非常恰当,再加之市场推广手法先进,产品施工简易,效果比较优势显著,立邦开始吃到食物,在2000年以前立邦至少吃到4份以上。
涂料市场被立邦慢慢加热,食物流量也越来越多,巨大的诱惑吸引了众多觊觎者。再加上乳胶漆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容易被复制,小猪开始形成,采取等待在食槽旁边的方法并抢食大猪踩踏板后流下的食物,立邦吃到的食物骤减至不到2成。
实际上,小猪是无意识的采取了等待的态度。为什么说是无意识了?因为对于众多的小厂家来说,如当时的华润,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就是想去和大猪一起踩踏板,或者自己去踩踏板,也是力不从心。这种无作为反而不自觉得的帮了小猪,使小猪吃到食物,形成原始积累。
对于立邦来说,是尽了大猪的义务的。因为“智猪博弈”理论主张的是占用更多资源者承担更多的义务。从这一点上讲,中国墙面水性乳胶漆市场的兴起,立邦功不可没。可是这并不是立邦想要的结果,立邦之初花大力去踩踏板,是因为想独自享用,退一步讲,自己先吃到更多的食物后迅速成长为超级大猪,占领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食物形成并越来越多以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代表众多厂家的小猪吃到的食物占到九成。更意外的是,出现另一头大猪多乐士,虽然和自己一起踩踏板,但是抢吃的食物和自己几乎一样多。
立邦一边心有不甘的继续踩踏板,一边极度郁闷的想对策,如何治理小猪?于是立邦想到了油性木器漆市场。
启示:立邦在此役中扮演了大猪的角色,踩动了使食物流下的踏板。小猪形成并无意识的选择了等待的策略,从而壮大了自己。如果食物为十份的话,立邦踩踏板应吃到至少3份以上的食物,实际上立邦吃到了平均2份以上的食物;丰厚的食物使小猪长大后,抢吃更多的食物,并给立邦形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