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PK彪马:本是同根生相煎“利”为先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在运动市场上,同宗同源的阿迪达斯和彪马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厮杀和对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体育运动市场中,阿迪达斯和彪马不仅仅是竞争对手,他们的创始人还是亲兄弟。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分别创建了阿迪达斯和彪马两大运动品牌王国,并在20世纪赞助了大批体育明星。从自创立之初至今,这两大品牌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商业战。
作为体育品牌巨头,多年来,阿迪达斯和彪马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竞争的战火也是越燃越烈,但如今二者在同一领域的收获却各不相同。
上篇:“情意”纠葛利字为先
都是致力于发展运动品牌,都是行业的经营佼佼者。他们在不断碰撞中“竞争”,在长期对抗中“厮杀”,竞争带来的是反目。在此面前,即便是“兄弟情深”也毫无意义可言。
历史对垒:兄弟变对手
鲁道夫·达斯勒和阿道夫·达斯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的小镇——黑措根奥拉赫的一个鞋匠家庭。哥哥鲁道夫昵称鲁迪,颇具商业头脑,喜爱与人狂侃;弟弟阿道夫昵称阿迪,头脑敏锐眼光独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道夫师从父亲当了制鞋匠。凭着很高的悟性,阿道夫的手艺很快便超过了父亲,生意越做越红火。生产的扩大、人手的不足让阿道夫产生了拉哥哥鲁道夫入伙的念头。幸运的是,鲁道夫的商业才智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凭着他的智慧,顾客总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且认为买得很值。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携手打拼天下。
“二战”期间,动荡不安的环境让制鞋厂被迫停产。似乎是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尽管慕尼黑等大城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不过黑措根奥拉赫没有战事,达斯勒制鞋厂设备、厂房保护完好。
1945年5月,纳粹无条件投降,阿道夫与哥哥鲁道夫重操旧业,制鞋厂重新开张。但好景不长,1948年冬,兄弟二人在经营方面产生严重分歧。虽然他们极力想协调,但始终无法解决。次年1月,在意识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后,兄弟俩正式分家。哥哥鲁道夫带着一半财产,和支持他的大部分销售人员建起新的制鞋厂,而大多数操作工人则选择留下来,与阿道夫一起继续经营原来的鞋厂。1949年8月,阿道夫几经斟酌,“adidas”在当地法院正式注册。随后,鲁道夫的鞋厂取名“puma”。兄弟二人间的生意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竞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兄弟二人相继去世,竞争依旧激烈,他们二人不仅自己老死不相往来,甚至留下遗愿,让子孙后代继续斗下去。阿道夫与鲁道夫兄弟的墓地分别位于小城黑措根奥拉赫的两端,身为亲兄弟,可墓地却相隔最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仇有多深。而令达斯勒兄弟更没想到的是,他们之间的竞争竟然能让黑措根奥拉赫这个人口仅2万人的小城,分裂成“阿迪达斯”与“彪马”两大阵营,小城的文化也因此铬上深深的争斗印痕。
黑措根奥拉赫也因此得到一个别称:“弯脖之城”。因为当地人交友前,必定会弯下脖子看看此人脚上穿的是哪个公司的鞋,倘若不是同一品牌支持者,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乘坐公交车,倘若车上坐的全是“彪马”派,那么“阿迪”族只好硬着头皮等下一趟车。
现实对抗:实力先行
德鲁克认为大多数竞争,特别是同一行业的竞争,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寻找竞争机遇的结果,而机遇只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几种情形中。
阿迪达斯和彪马的争斗,也直接表现在它们各自公司的“竞争机遇”层面上。严谨的阿迪达斯使用“狙击营销”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而活跃的彪马则使用游击队般的市场策略,在最吸引眼球的国际体育盛会中打擦边球。
在国际奥委会中,特别是国际足联的顶级商业伙伴中,阿迪达斯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彪马根本无法涉足。有这两大国际体育管理机构在手,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便出现了这种奇怪的老大打游击,老二稳做官方代表的局面。为了向阿迪达斯发起冲锋,彪马曾向日韩世界杯投入了1亿欧元。相比之下,阿迪达斯投入的4000万欧元就少得可怜。而在去年上演的德国世界杯,有6支球队身披阿迪达斯的著名的“三叶草”商标出现在赛场上。与此同时,彪马也与8支球队签订了赞助合同。
在体育运动市场中,阿迪达斯和彪马不仅仅是竞争对手,他们的创始人还是亲兄弟。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分别创建了阿迪达斯和彪马两大运动品牌王国,并在20世纪赞助了大批体育明星。从自创立之初至今,这两大品牌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商业战。
作为体育品牌巨头,多年来,阿迪达斯和彪马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竞争的战火也是越燃越烈,但如今二者在同一领域的收获却各不相同。
上篇:“情意”纠葛利字为先
都是致力于发展运动品牌,都是行业的经营佼佼者。他们在不断碰撞中“竞争”,在长期对抗中“厮杀”,竞争带来的是反目。在此面前,即便是“兄弟情深”也毫无意义可言。
历史对垒:兄弟变对手
鲁道夫·达斯勒和阿道夫·达斯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的小镇——黑措根奥拉赫的一个鞋匠家庭。哥哥鲁道夫昵称鲁迪,颇具商业头脑,喜爱与人狂侃;弟弟阿道夫昵称阿迪,头脑敏锐眼光独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道夫师从父亲当了制鞋匠。凭着很高的悟性,阿道夫的手艺很快便超过了父亲,生意越做越红火。生产的扩大、人手的不足让阿道夫产生了拉哥哥鲁道夫入伙的念头。幸运的是,鲁道夫的商业才智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凭着他的智慧,顾客总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且认为买得很值。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携手打拼天下。
“二战”期间,动荡不安的环境让制鞋厂被迫停产。似乎是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尽管慕尼黑等大城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不过黑措根奥拉赫没有战事,达斯勒制鞋厂设备、厂房保护完好。
1945年5月,纳粹无条件投降,阿道夫与哥哥鲁道夫重操旧业,制鞋厂重新开张。但好景不长,1948年冬,兄弟二人在经营方面产生严重分歧。虽然他们极力想协调,但始终无法解决。次年1月,在意识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后,兄弟俩正式分家。哥哥鲁道夫带着一半财产,和支持他的大部分销售人员建起新的制鞋厂,而大多数操作工人则选择留下来,与阿道夫一起继续经营原来的鞋厂。1949年8月,阿道夫几经斟酌,“adidas”在当地法院正式注册。随后,鲁道夫的鞋厂取名“puma”。兄弟二人间的生意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竞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兄弟二人相继去世,竞争依旧激烈,他们二人不仅自己老死不相往来,甚至留下遗愿,让子孙后代继续斗下去。阿道夫与鲁道夫兄弟的墓地分别位于小城黑措根奥拉赫的两端,身为亲兄弟,可墓地却相隔最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仇有多深。而令达斯勒兄弟更没想到的是,他们之间的竞争竟然能让黑措根奥拉赫这个人口仅2万人的小城,分裂成“阿迪达斯”与“彪马”两大阵营,小城的文化也因此铬上深深的争斗印痕。
黑措根奥拉赫也因此得到一个别称:“弯脖之城”。因为当地人交友前,必定会弯下脖子看看此人脚上穿的是哪个公司的鞋,倘若不是同一品牌支持者,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乘坐公交车,倘若车上坐的全是“彪马”派,那么“阿迪”族只好硬着头皮等下一趟车。
现实对抗:实力先行
德鲁克认为大多数竞争,特别是同一行业的竞争,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寻找竞争机遇的结果,而机遇只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几种情形中。
阿迪达斯和彪马的争斗,也直接表现在它们各自公司的“竞争机遇”层面上。严谨的阿迪达斯使用“狙击营销”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而活跃的彪马则使用游击队般的市场策略,在最吸引眼球的国际体育盛会中打擦边球。
在国际奥委会中,特别是国际足联的顶级商业伙伴中,阿迪达斯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彪马根本无法涉足。有这两大国际体育管理机构在手,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便出现了这种奇怪的老大打游击,老二稳做官方代表的局面。为了向阿迪达斯发起冲锋,彪马曾向日韩世界杯投入了1亿欧元。相比之下,阿迪达斯投入的4000万欧元就少得可怜。而在去年上演的德国世界杯,有6支球队身披阿迪达斯的著名的“三叶草”商标出现在赛场上。与此同时,彪马也与8支球队签订了赞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