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阴影 LED企业扩产背后的隐忧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昨日,两份惹眼的公告将资本市场的目光再次拉向了LED产业。三安光电将定向增发募集30亿元,用于扩产中的芜湖项目。与此同时,178.51%的年净利增长使德豪润达更加坚定了投资LED的决心。这些消息再次给了资本市场对LED更多的想像。其实,去年底LED概念就曾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股热潮,而相关公司也相继都开始了大规模扩张,士兰微、三安光电等行业内领军企业宣布大规模扩产;德豪润达、大族激光、同方股份等产业外围企业也纷纷挺进或加大了对LED领域的投入。市场人士认为,LED产业的发展元年已经来临。然而,其大规模扩张的背后阴影绰绰,政策落实不到位次以及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掣肘都使这个野心勃勃的新兴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尚未成熟的中国LED产业能否成功突围,还是仅仅在市场炒作中成为又一个被吹大的产业泡沫?
市场膨胀:企业扩产的强力催化剂
2010年初始,资本市场的LED板块被炒得火热。该产业的两大龙头公司士兰微和三安光电相继宣布大规模扩产LED芯片,规模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士兰微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主要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扩产项目,届时其LED芯片每年新增72亿粒至132亿粒、外延片每年新增产能42万片至57万片。随后,三安光电宣布的扩张规划则更加宏大,其与芜湖市政府合作建设的LED产业化基地,不仅从事LED外延片、芯片的研发生产,而且向下游的封装、应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延伸,总投资高达120亿人民币,仅一期投资就达60亿,规划总建设周期为4年。
而众多上下游企业甚至外行公司也急于从LED的飞速发展中分一杯羹。如大族激光、德豪润达等主营业务与LED关联不大,原先仅通过并购涉足应用和封装领域,也相继扩大了投资规模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以三安光电的大规模扩产为例,尽管芜湖120亿规模的产业基地引发了诸多争论,但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非常自信。“LED的发展比想像中来的更早、更快”,他表示,而对于中国市场,机会将更大。
林秀成的乐观并非没有原因。2009年包括背光源显示和照明在内的应用增长,已经得到了证明和回应,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促使2010年市场爆发的两大主因。
据Ledinside和长城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08年我国LED产值领先的两大应用领域即为景观照明和液晶显示背光源。而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2008年在我国LED产业链上,封装领域的产值达到了185亿元,较2007年的168亿元增长了10%;产量则由2007年的820亿只增加15%,达到940亿只,其中高亮LED产值达到140亿元,占LED总销售额的76%;其重要的市场应用就是作为LCD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业界人士指出: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高、成本下降以及环保政策的实施,LED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大尺寸LCD等背光源应用比例正逐渐上升;中大尺寸显示屏背光源将推动LED产业在2010年的高速增长。按照兴业证券分析师刘亮的预测:2010年液晶电视、笔记本背光需要的LED芯片数分别为300亿颗和60亿颗。
目前,国内外不少家电龙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已经在布局上游以保证LED背光货源供应。其中,国内的创维、康佳已双双入股了深圳的一家大型民营LED封装厂,战略投资金额以数千万计。
而在照明领域,按照《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目标,到2015年功能性照明、液晶背光源、景观装饰等市场的LED产品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0%、50%和70%以上,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年均增长达到30%.
格局之争:并购与扩产风起云涌
尽管膨胀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规模化加速,但在整个LED产业链上,如今纷纷扩产的普遍集中于上游领域,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这也与这一产业独特的利润分配结构不无相关。
据悉,LED产业一般按照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和LED应用分为上、中、下游;其中,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是LED产业链的核心,同时也是附加值最高环节,是典型的技术或资本密集的“三高”产业:而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壁垒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长城证券统计,在LED产业链中,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利润,LED封装约占10至20%,而LED应用大概也占10至20%.
于是,如德豪润达这类原先仅通过并购涉足应用和封装领域的公司,也打算通过定向增发募资来涉足产业上游,拓宽利润空间。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指出:以德豪润达当前实力来说并不具备LED芯片制造的技术、生产能力,预计可能通过收购相关公司来加快介入LED芯片制造领域。这也是目前产业外公司涉足LED领域的一大有效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游芯片供不应求,但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技术优势,特别是在要求较高的大尺寸背光和大功率照明等领域,产品缺乏竞争力。
相对而言,封装的情况则好很多,这也符合全球LED产业转移的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技术门槛不高,且属于劳动密集型的LED封装产业率先向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转移。据估算,目前中国的封装产能(含外资在大陆的工厂)约占全世界封装产能的40%,并且随着LED产业的聚集度在中国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上升。此外大陆LED封装企业的封装产能扩充也在加快。
但问题是,这些封装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非常分散,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并且目前LED相关上市公司中,还没有一家以封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高工LEDCEO张小飞指出,目前,境外特别是台湾LED企业正在大规模进入,并且在大陆从北到南都在布局。对于国内相应企业的压力非常大。此外,国内企业尽管具有地缘优势,但对相互间的合作却比较排斥。他表示曾有意推动过两家封装企业的合作,但最终还是流产。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大陆还很难产生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大型企业。
但LED产业必然也会走向集约化的进程。按照国家《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到2015年,将形成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至5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左右的格局。
如今,一些实力企业的规模化扩产不失为有效尝试。刘亮告诉记者,这在全球表现为向上游芯片制造等产业链瓶颈延伸,以及向下游特定的应用市场扩张两种主要形式。后者如士兰微,在芯片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后,也正有进入封装和户外屏等领域的计划。塞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莹则指出,下游向上游的难度较大,资金和技术门槛都相对较高,但企业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可能会选择这样的并购方式;而上游向下游并购会使企业的整体获利水平更高。另外,也有一些产业外公司进行跨业务并购,如德豪润达,大多是看好LED产业的发展机会。
据张小飞介绍,随着产业的爆发,LED公司现在也吸引了很多风投、PE资本的关注,但他们也相对很谨慎。可以说,整个产业的格局还比较乱。但并购整合的趋势也正逐渐明显。
生死之惑:人才、核心技术及灰色地带
记者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对于中国LED的产业前景十分看好,特别是肯定其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但对于相应板块在资本市场的疯长,张小飞的观点也颇具代表性,他表示目前国内LED产业仍有很多短期难以克服的桎梏,资本市场反映强烈相当于将利好提前兑现。同时,业内也不乏鱼目混珠者,借概念和炒作来趁机捞一把。
但业内专家也认为,核心技术、人才、标准体系及资金的缺失使投资者看待LED产业不宜过分乐观。据业内人士透露:以推动LED照明普及为初衷的“十城万盏”实施一年多,预估数字偏大;按照科技部规划,今年将加码到“50城200万盏”,但由于相关补贴和财政优惠没能明确,已削弱了其他城市加入的欲望;另一方面,由于照明标准的部分缺失,许多城市在招标中流露地方保护倾向,使业界必须冷静看待该规划对相关LED企业的促进作用。
据张小飞透露,目前LED照明的完善国标体系尚未确立,各地方标准的建立有些乱了套,80%的省市采购惠及到当地企业头上。张小飞和王莹都认为:标准的不统一纵容了地方保护并营造了灰色地带,也会滋生很多不公平竞争;并且地方标准越多,统一起来越困难。这样的情势一时很难扭转。但随着产业的完善,一些细分标准也正逐步建立起来。
除政策外,在利润较高的产业上游,核心技术人才及MOCVD等设备的缺失,也阻碍了企业的扩张速度。业内人士普遍对国内户外显示、照明及背光源显示市场在2010年的增长持积极态度,日前士兰微和三安光电的扩产也都与争取这些方面的市场份额相关。但与此同时,人才及设备能否到位成为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因素。据了解,三安光电已经能够保证2011年100台MOCVD设备的交付,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设备的优先采购权;而对于德豪润达等以并购介入LED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则多对其LED业绩的体现持谨慎态度。
而对于更为核心的高技术人才问题,目前大多企业采取的是从海外或台湾引进,再通过培训和积累培养技术人才。也正是高技术高门槛带来的产业化高技术人才壁垒,更成为当下制约许多LED上游企业迅速壮大的瓶颈所在。统计显示:中国LED工程师大概有8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从海外或台湾引进,另外还有60万的缺口。
以三安光电为例,公司建立了由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和国内光电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不仅聘请了大量的海归人才,自培人才也会定期派驻国外学习考察;尽管这些人才的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成本,但也给行业新进者构建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张小飞认为,从企业角度,不管自身条件如何、人才够不够用、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竞争红海的局面,都敌不过企业要在市场中先占一席的决心。于是在很多技术未过关、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各地项目便纷纷上马了。他指出,这种乱从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火”;当未来市场无法容纳时,自然会有洗牌的过程;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目前来看势必然会有利益在后面支撑。但这种情况可能要到2011年才会出现。
■新词链接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体积小、用途广、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环保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LED背光源: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目前大部分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大尺寸LCD屏是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做背光,因CCFL耗电高、使用寿命短、不环保等不利因素影响,LED背光源正逐步替代CCFL背光源组。
市场膨胀:企业扩产的强力催化剂
2010年初始,资本市场的LED板块被炒得火热。该产业的两大龙头公司士兰微和三安光电相继宣布大规模扩产LED芯片,规模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士兰微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主要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扩产项目,届时其LED芯片每年新增72亿粒至132亿粒、外延片每年新增产能42万片至57万片。随后,三安光电宣布的扩张规划则更加宏大,其与芜湖市政府合作建设的LED产业化基地,不仅从事LED外延片、芯片的研发生产,而且向下游的封装、应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延伸,总投资高达120亿人民币,仅一期投资就达60亿,规划总建设周期为4年。
而众多上下游企业甚至外行公司也急于从LED的飞速发展中分一杯羹。如大族激光、德豪润达等主营业务与LED关联不大,原先仅通过并购涉足应用和封装领域,也相继扩大了投资规模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以三安光电的大规模扩产为例,尽管芜湖120亿规模的产业基地引发了诸多争论,但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非常自信。“LED的发展比想像中来的更早、更快”,他表示,而对于中国市场,机会将更大。
林秀成的乐观并非没有原因。2009年包括背光源显示和照明在内的应用增长,已经得到了证明和回应,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促使2010年市场爆发的两大主因。
据Ledinside和长城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08年我国LED产值领先的两大应用领域即为景观照明和液晶显示背光源。而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统计,2008年在我国LED产业链上,封装领域的产值达到了185亿元,较2007年的168亿元增长了10%;产量则由2007年的820亿只增加15%,达到940亿只,其中高亮LED产值达到140亿元,占LED总销售额的76%;其重要的市场应用就是作为LCD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业界人士指出: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高、成本下降以及环保政策的实施,LED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大尺寸LCD等背光源应用比例正逐渐上升;中大尺寸显示屏背光源将推动LED产业在2010年的高速增长。按照兴业证券分析师刘亮的预测:2010年液晶电视、笔记本背光需要的LED芯片数分别为300亿颗和60亿颗。
目前,国内外不少家电龙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已经在布局上游以保证LED背光货源供应。其中,国内的创维、康佳已双双入股了深圳的一家大型民营LED封装厂,战略投资金额以数千万计。
而在照明领域,按照《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目标,到2015年功能性照明、液晶背光源、景观装饰等市场的LED产品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0%、50%和70%以上,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年均增长达到30%.
格局之争:并购与扩产风起云涌
尽管膨胀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规模化加速,但在整个LED产业链上,如今纷纷扩产的普遍集中于上游领域,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这也与这一产业独特的利润分配结构不无相关。
据悉,LED产业一般按照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和LED应用分为上、中、下游;其中,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是LED产业链的核心,同时也是附加值最高环节,是典型的技术或资本密集的“三高”产业:而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壁垒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长城证券统计,在LED产业链中,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利润,LED封装约占10至20%,而LED应用大概也占10至20%.
于是,如德豪润达这类原先仅通过并购涉足应用和封装领域的公司,也打算通过定向增发募资来涉足产业上游,拓宽利润空间。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指出:以德豪润达当前实力来说并不具备LED芯片制造的技术、生产能力,预计可能通过收购相关公司来加快介入LED芯片制造领域。这也是目前产业外公司涉足LED领域的一大有效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游芯片供不应求,但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技术优势,特别是在要求较高的大尺寸背光和大功率照明等领域,产品缺乏竞争力。
相对而言,封装的情况则好很多,这也符合全球LED产业转移的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技术门槛不高,且属于劳动密集型的LED封装产业率先向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转移。据估算,目前中国的封装产能(含外资在大陆的工厂)约占全世界封装产能的40%,并且随着LED产业的聚集度在中国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上升。此外大陆LED封装企业的封装产能扩充也在加快。
但问题是,这些封装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非常分散,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并且目前LED相关上市公司中,还没有一家以封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高工LEDCEO张小飞指出,目前,境外特别是台湾LED企业正在大规模进入,并且在大陆从北到南都在布局。对于国内相应企业的压力非常大。此外,国内企业尽管具有地缘优势,但对相互间的合作却比较排斥。他表示曾有意推动过两家封装企业的合作,但最终还是流产。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大陆还很难产生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大型企业。
但LED产业必然也会走向集约化的进程。按照国家《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到2015年,将形成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至5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家左右的格局。
如今,一些实力企业的规模化扩产不失为有效尝试。刘亮告诉记者,这在全球表现为向上游芯片制造等产业链瓶颈延伸,以及向下游特定的应用市场扩张两种主要形式。后者如士兰微,在芯片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后,也正有进入封装和户外屏等领域的计划。塞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莹则指出,下游向上游的难度较大,资金和技术门槛都相对较高,但企业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可能会选择这样的并购方式;而上游向下游并购会使企业的整体获利水平更高。另外,也有一些产业外公司进行跨业务并购,如德豪润达,大多是看好LED产业的发展机会。
据张小飞介绍,随着产业的爆发,LED公司现在也吸引了很多风投、PE资本的关注,但他们也相对很谨慎。可以说,整个产业的格局还比较乱。但并购整合的趋势也正逐渐明显。
生死之惑:人才、核心技术及灰色地带
记者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对于中国LED的产业前景十分看好,特别是肯定其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但对于相应板块在资本市场的疯长,张小飞的观点也颇具代表性,他表示目前国内LED产业仍有很多短期难以克服的桎梏,资本市场反映强烈相当于将利好提前兑现。同时,业内也不乏鱼目混珠者,借概念和炒作来趁机捞一把。
但业内专家也认为,核心技术、人才、标准体系及资金的缺失使投资者看待LED产业不宜过分乐观。据业内人士透露:以推动LED照明普及为初衷的“十城万盏”实施一年多,预估数字偏大;按照科技部规划,今年将加码到“50城200万盏”,但由于相关补贴和财政优惠没能明确,已削弱了其他城市加入的欲望;另一方面,由于照明标准的部分缺失,许多城市在招标中流露地方保护倾向,使业界必须冷静看待该规划对相关LED企业的促进作用。
据张小飞透露,目前LED照明的完善国标体系尚未确立,各地方标准的建立有些乱了套,80%的省市采购惠及到当地企业头上。张小飞和王莹都认为:标准的不统一纵容了地方保护并营造了灰色地带,也会滋生很多不公平竞争;并且地方标准越多,统一起来越困难。这样的情势一时很难扭转。但随着产业的完善,一些细分标准也正逐步建立起来。
除政策外,在利润较高的产业上游,核心技术人才及MOCVD等设备的缺失,也阻碍了企业的扩张速度。业内人士普遍对国内户外显示、照明及背光源显示市场在2010年的增长持积极态度,日前士兰微和三安光电的扩产也都与争取这些方面的市场份额相关。但与此同时,人才及设备能否到位成为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因素。据了解,三安光电已经能够保证2011年100台MOCVD设备的交付,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设备的优先采购权;而对于德豪润达等以并购介入LED的上市公司,分析师则多对其LED业绩的体现持谨慎态度。
而对于更为核心的高技术人才问题,目前大多企业采取的是从海外或台湾引进,再通过培训和积累培养技术人才。也正是高技术高门槛带来的产业化高技术人才壁垒,更成为当下制约许多LED上游企业迅速壮大的瓶颈所在。统计显示:中国LED工程师大概有8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从海外或台湾引进,另外还有60万的缺口。
以三安光电为例,公司建立了由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和国内光电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不仅聘请了大量的海归人才,自培人才也会定期派驻国外学习考察;尽管这些人才的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成本,但也给行业新进者构建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张小飞认为,从企业角度,不管自身条件如何、人才够不够用、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竞争红海的局面,都敌不过企业要在市场中先占一席的决心。于是在很多技术未过关、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各地项目便纷纷上马了。他指出,这种乱从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火”;当未来市场无法容纳时,自然会有洗牌的过程;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目前来看势必然会有利益在后面支撑。但这种情况可能要到2011年才会出现。
■新词链接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体积小、用途广、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环保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LED背光源: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目前大部分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大尺寸LCD屏是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做背光,因CCFL耗电高、使用寿命短、不环保等不利因素影响,LED背光源正逐步替代CCFL背光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