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怎样考察应聘者的德与才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用拣纸团的方式来考察应聘者的德才,确有它的高明之处。王子龙在文章中已举出成功的案例,况且,这股洋风刮到中国的大地上,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这是否就能断定此招是长用不败的锦囊妙计, 那倒不见得。应聘者中能够拣纸团的,除了有一个洞察其中奥秘的尖脑袋,即使出于本能而拣的人,也不能说这个人的行为一定有多高尚。能拘小节的人在小节方面是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然而小节过关的人真能大节得保吗?再说得明白一点吧,这仅仅是爱好个人卫生的习惯而已,除了这个优点,其它方面一团糟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要考察应聘者的整体素质,最好的方法是作比较深入的交谈。一个人的思想最终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彼此的话题谈得越深,了解对方的程度也就越深。即使有些人在作假,拼命把自己打扮得道貌岸然,但言多必失,其肚子里到底想些什么,多少也会有所流露。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聘进来好德优秀的人才,首先自己企业的面试官必须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要以为招来的“德才”就是圣贤。人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哪怕是曾经拣过纸团的洁身自好的优秀人才,如果碰到企业管理松懈,人心涣散,他也会“近墨者黑”。因此,抓紧对员工的思想品质教育,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 至于拣纸团之类的雕虫小技,只能当作游戏偶而把玩一下,即使有人拣了,有人没拣,也仅仅只能作为考察此人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并不主要的一个方面。唯有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的招聘工作才能落在实处,并做到不放过一个人才,不纳进一个庸才。
素质考察要讲科学性
针对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就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很专业很成熟的程度,即使是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也不例外.就以我个人在杭州的前10名企业所了解喝调查的现状来看,有的企业情况确实使人担忧,这也许是我们浙江前10的民营企业占多数的缘故吧!
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进行考察,我认为非常必要。人才,既要有才,也要有德,要具备一定的品德修养,这样才能在用人单位发挥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出色地完成自己担负的工作。并且在面临困境和危机时,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性和非凡的应变能力。但是,人才的品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最基本的思想元素构成的。所以,看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看他的一时一事,而是要看他一贯的表现。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考察,实际上是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从总体上来说,这样的素质考察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特别是,有些用人单位在对应聘人员进行素质考察时,出的题目本身就模棱两可,让受考察者无所适从。
比如,笔者曾遭遇过这样次考察:主考官问,假如你在路上拾到一只皮夹,怎么处理 我马上回答:交给警察或在路边等失主来认领。主考官摇头说,正确答案应该是先看一下皮夹里放了些什么。我凑上一句:那怎么行,我单独一个不能翻看失主的皮夹,否则讲不清的。但主考官早已在我的答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
另外,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考察,尽管出题方式不同,但考察手法却千遍一律,落入了俗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近一阶段,更有一些用人单位,甚至以应聘人员的血型、生肖来判断应聘人员的性格特征。貌似科学,实为荒唐之极,不足取也。
不妨在使用中考察
招聘员工需要进行“硬件”、“软件”方面的考核,这是所有招聘单位的要求,但在“硬件”方面,一般有文凭、职称以及已取得的成绩来证实,难的是如何对应聘者进行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考核。
目前,招聘单位较普遍的做法是从应聘者是否“捡纸”、“扶扫帚”等小节方面对应聘者的德才进行检验,我认为,是否捡废纸、扶扫帚,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但千万不能因此就把“捡”和“扶”与心理素质好、道德品质高划上等号。我觉得应聘单位在面试应聘者时,设计了一些“道具”,检验应聘人员的相关素质等无可非议,但不一定急吼吼地非在面试时考察出应聘者的心理素质等不可。我建议,不妨把“软件”方面的考核延到试用期去,通过一段时期的试用,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职业道德等是不难考核出来的,到时再给应聘人员下评议,决定留退也不迟。
少一点虚设 多注重实效
笔者认为,为了衡量应聘者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等“软件”部分,单纯地用“捡纸”的方法来决定对应聘者最终的取舍是极为荒缪的。因为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要用过去的眼光来测定现代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说实在的是在倒退。如今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人的观念在逐步转变,人们的心理应该说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样化了。而作为用人单位还在使用“捡纸”之类的做法来考验应聘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不值得提倡。
一个好的用人单位,不会在“捡纸”之类的做法上大做文章,而是会针对应聘者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应聘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就我们公司而言,我们会对应聘者的动手能力强不强,能不能成为一个实用型人才进行测试,决不会用类似“捡纸”的原始的做法来考察应聘者。
用人应用他的专长及综合才能,对一个人的考察是多方面的,停留于老框框来认定应聘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只会错过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甚至造成过于频繁的招人,使得应聘者对其招聘诚意产生怀疑。我觉得,用人单位应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应聘者,重大节,就是说用人要看其为企业能否创造效益,对其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不是短暂的时间就能了解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方可认定。
但这是否就能断定此招是长用不败的锦囊妙计, 那倒不见得。应聘者中能够拣纸团的,除了有一个洞察其中奥秘的尖脑袋,即使出于本能而拣的人,也不能说这个人的行为一定有多高尚。能拘小节的人在小节方面是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然而小节过关的人真能大节得保吗?再说得明白一点吧,这仅仅是爱好个人卫生的习惯而已,除了这个优点,其它方面一团糟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要考察应聘者的整体素质,最好的方法是作比较深入的交谈。一个人的思想最终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彼此的话题谈得越深,了解对方的程度也就越深。即使有些人在作假,拼命把自己打扮得道貌岸然,但言多必失,其肚子里到底想些什么,多少也会有所流露。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聘进来好德优秀的人才,首先自己企业的面试官必须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要以为招来的“德才”就是圣贤。人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哪怕是曾经拣过纸团的洁身自好的优秀人才,如果碰到企业管理松懈,人心涣散,他也会“近墨者黑”。因此,抓紧对员工的思想品质教育,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 至于拣纸团之类的雕虫小技,只能当作游戏偶而把玩一下,即使有人拣了,有人没拣,也仅仅只能作为考察此人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并不主要的一个方面。唯有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的招聘工作才能落在实处,并做到不放过一个人才,不纳进一个庸才。
素质考察要讲科学性
针对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就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很专业很成熟的程度,即使是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也不例外.就以我个人在杭州的前10名企业所了解喝调查的现状来看,有的企业情况确实使人担忧,这也许是我们浙江前10的民营企业占多数的缘故吧!
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进行考察,我认为非常必要。人才,既要有才,也要有德,要具备一定的品德修养,这样才能在用人单位发挥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出色地完成自己担负的工作。并且在面临困境和危机时,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性和非凡的应变能力。但是,人才的品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最基本的思想元素构成的。所以,看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看他的一时一事,而是要看他一贯的表现。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考察,实际上是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从总体上来说,这样的素质考察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特别是,有些用人单位在对应聘人员进行素质考察时,出的题目本身就模棱两可,让受考察者无所适从。
比如,笔者曾遭遇过这样次考察:主考官问,假如你在路上拾到一只皮夹,怎么处理 我马上回答:交给警察或在路边等失主来认领。主考官摇头说,正确答案应该是先看一下皮夹里放了些什么。我凑上一句:那怎么行,我单独一个不能翻看失主的皮夹,否则讲不清的。但主考官早已在我的答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
另外,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考察,尽管出题方式不同,但考察手法却千遍一律,落入了俗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近一阶段,更有一些用人单位,甚至以应聘人员的血型、生肖来判断应聘人员的性格特征。貌似科学,实为荒唐之极,不足取也。
不妨在使用中考察
招聘员工需要进行“硬件”、“软件”方面的考核,这是所有招聘单位的要求,但在“硬件”方面,一般有文凭、职称以及已取得的成绩来证实,难的是如何对应聘者进行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考核。
目前,招聘单位较普遍的做法是从应聘者是否“捡纸”、“扶扫帚”等小节方面对应聘者的德才进行检验,我认为,是否捡废纸、扶扫帚,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但千万不能因此就把“捡”和“扶”与心理素质好、道德品质高划上等号。我觉得应聘单位在面试应聘者时,设计了一些“道具”,检验应聘人员的相关素质等无可非议,但不一定急吼吼地非在面试时考察出应聘者的心理素质等不可。我建议,不妨把“软件”方面的考核延到试用期去,通过一段时期的试用,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职业道德等是不难考核出来的,到时再给应聘人员下评议,决定留退也不迟。
少一点虚设 多注重实效
笔者认为,为了衡量应聘者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等“软件”部分,单纯地用“捡纸”的方法来决定对应聘者最终的取舍是极为荒缪的。因为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要用过去的眼光来测定现代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说实在的是在倒退。如今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人的观念在逐步转变,人们的心理应该说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样化了。而作为用人单位还在使用“捡纸”之类的做法来考验应聘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不值得提倡。
一个好的用人单位,不会在“捡纸”之类的做法上大做文章,而是会针对应聘者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应聘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就我们公司而言,我们会对应聘者的动手能力强不强,能不能成为一个实用型人才进行测试,决不会用类似“捡纸”的原始的做法来考察应聘者。
用人应用他的专长及综合才能,对一个人的考察是多方面的,停留于老框框来认定应聘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只会错过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甚至造成过于频繁的招人,使得应聘者对其招聘诚意产生怀疑。我觉得,用人单位应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应聘者,重大节,就是说用人要看其为企业能否创造效益,对其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不是短暂的时间就能了解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方可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