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实力介乎过去与未来之间
道格拉斯·诺思是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学者,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根据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邓正红认为,企业软实力是基于特定市场、用户价值、企业历史、文化背景,经过一段时间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所以具有独创性,因为企业软实力具有这种“路径依赖性”,意味着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经过漫长的建设过程才得到的,而且这一过程并无捷径可寻,别的企业要想创造这种能力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花费高昂代价。所以竞争对手很难复制和模仿。
1932年,松下幸之助为他的公司定下了250年的发展目标,以25年为一个阶段。如此长远的计划显然超越了他94年的人生。“消除世界贫困”是他当时认定的企业使命,凭什么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在于松下坚持累积自己的软实力。远藤功的著作《持续力》罗列的那些正面案例,清晰地体现了一种与“永续经营”相关的日式管理思想:强调个人价值与组织同一化的集体主义,强调全员参与的一点一滴的改善。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强调,企业软实力的意义不在现在,而在未来,就是如何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基业长青。企业软实力的积累在于蓄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势能”,以图未来爆发。因此,企业软实力战略也是企业未来生存战略,企业软实力理论属于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的范畴。企业未来生存战略是否包含“未来”因子,关键看这个战略是否有软实力介入,就是文化制导,即企业价值理念对企业战略的控制和引导。真正的企业未来生存战略是企业在环境、资源和文化之间由平衡效应所产生的思维结果,企业软实力的其落脚点是企业运用软资源整合当下的资源,为未来生存作准备。环境、资源、文化是企业未来生存三大战略要素,没有文化或者软实力介入的企业战略,不是企业未来生存战略,因为环境、资源是变化的,这样的战略只是维持企业暂时生存的硬道理。
在企业史上,公司管理层的更换往往会导致经营方略的改变。但在本田公司,不仅仅是那些经营管理的优秀传统,甚至梦想也是可以持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它的飞机部门。创始人本田宗一郎(1906-1991)是一位出生于铁匠之家的汽车业大腕,他在1962年提出要造飞机的时候,引起了日本媒体一阵惊骇。在他死后,这个有些疯狂的想法也遭到了很多公司内部人士的反对。但最终,本田技术研究所的社长吉野浩行抱着“绝不能让宗一郎的梦想化为泡影”的态度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