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铁需求回落——三大矿四季度铁矿石降价10%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今年一路上行的进口铁矿石价格终于下调,国际铁矿石三大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都已给出最新的矿价报价函,今年四季度开始供应的铁矿石价格下调10%。这是三大矿山今年来首次下调铁矿石价格。业内人士分析,这与中国钢铁需求回落有关,同时也与中国钢厂铁矿石“自给”增长有关。虽然四季度价格下降,但三大矿的优势地位并未就此丧失,定价机制的话语权仍在他们手中。
国内钢铁需求回落
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凌指出:“三大矿山价格下行根本因素在于整个钢铁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回落,钢铁需求增长速度的回落导致对原材料铁矿石需求的萎缩。”以前钢铁产量是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在上升。现在虽然钢铁总产能绝对量还在扩大,但是整个钢产量增长速度却在放缓。
陈凌认为:“持续的房地产紧缩政策让建筑钢材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另外,淘汰落后产能、《钢铁行业生产规范经营条件》等等都是抑制整个钢铁产能的上升,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自然受到了抑制。”
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8月铁矿石总进口量较上月减少13%,至4461万吨。我国8月从澳洲进口1940万吨铁矿石,较7月减少16%;8月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小幅下滑2%,至1000万吨;8月从印度进口铁矿石量较上月大减22%,至508万吨。
从国外来看,欧洲、日本等对铁矿石需求也在放缓。因此,三大矿山从战略上作出的调整,年初是以产能为主,价格为辅,但是下半年经济形势放缓导致对铁矿石需求没有上半年高点时候的需求大,为了占领市场份额、稳定话语权,更多地出货,价格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钢厂“自给”量增长
目前,国内钢厂铁矿石“自给”量呈明显增长态势,武钢目前掌控的全球铁矿石资源已经达到百亿吨级。武钢总经理邓崎林公开表示,今年武钢将有600万吨海外开发矿石运回国,占其需求量的25%,五年后武钢矿石可全部自给。9月18日,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合作开发的矿山生产的16.2万吨铁精矿运抵武汉卸货。
河北钢铁集团也明确表示,未来五年每年新增500万吨铁矿石自给量,逐步摆脱对外矿的依赖,到“十二五”末使精矿产能达到3500万吨,自给率达到35%,加上国内铁矿石供给,将外矿依存度由现在的50%多降至30%以内。
不过陈凌指出:“虽然我国参与合作海外铁矿资源越来越多,铁矿石自给量不断增加,但三大矿山垄断的大格局并没有变。”大钢厂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给,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储量,但大部分储量的质量不高,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钢。用自己的储量需要对铁矿石进一步加工,从而加大了成本。而去海外建矿山,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成本投入。
“要想打破铁矿石瓶颈,关键是要控制钢产量的快速增长。过去的8年钢铁产量是井喷式的发展,呈两位数增长,铁矿石的供应跟不上。另外,我国大的钢铁集团仍然要坚持走出去,增加自有矿或权益矿比例,到时候可以平衡市场。”
相关因素
中钢协提出指数挂钩钢价
迫使三大矿山做出首次让步的原因,还包括中钢协的表态。在今年9月28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会上坦言“铁矿石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缩短了周期,可能是明智的”。但他旗帜鲜明地表示,“指数选择不合理,存在价格正差则倒卖,负差则违约的问题。”
对于改进定价方式,单尚华表示,中钢协考虑矿石价格应该与钢材的“一次材”价格挂钩。铁矿石不是最终商品,只有通过“一次材”才体现商品价值。“一次材”包括板材、长材等,其成本构成中铁矿石占30%左右,铁矿石价格应随钢价的波动而波动。“一次材”的指数比矿石指数要广泛得多,仅中国就有十几家机构发布,而中钢协的价格指数也涵盖了几乎全部的产品。
单尚华强调,现在是铁矿石供需双方理性回归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轨道上来,矿山的这种强硬做法不可持久,造成的损失不可挽回。
国内钢铁需求回落
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凌指出:“三大矿山价格下行根本因素在于整个钢铁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回落,钢铁需求增长速度的回落导致对原材料铁矿石需求的萎缩。”以前钢铁产量是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在上升。现在虽然钢铁总产能绝对量还在扩大,但是整个钢产量增长速度却在放缓。
陈凌认为:“持续的房地产紧缩政策让建筑钢材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另外,淘汰落后产能、《钢铁行业生产规范经营条件》等等都是抑制整个钢铁产能的上升,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自然受到了抑制。”
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8月铁矿石总进口量较上月减少13%,至4461万吨。我国8月从澳洲进口1940万吨铁矿石,较7月减少16%;8月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小幅下滑2%,至1000万吨;8月从印度进口铁矿石量较上月大减22%,至508万吨。
从国外来看,欧洲、日本等对铁矿石需求也在放缓。因此,三大矿山从战略上作出的调整,年初是以产能为主,价格为辅,但是下半年经济形势放缓导致对铁矿石需求没有上半年高点时候的需求大,为了占领市场份额、稳定话语权,更多地出货,价格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钢厂“自给”量增长
目前,国内钢厂铁矿石“自给”量呈明显增长态势,武钢目前掌控的全球铁矿石资源已经达到百亿吨级。武钢总经理邓崎林公开表示,今年武钢将有600万吨海外开发矿石运回国,占其需求量的25%,五年后武钢矿石可全部自给。9月18日,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合作开发的矿山生产的16.2万吨铁精矿运抵武汉卸货。
河北钢铁集团也明确表示,未来五年每年新增500万吨铁矿石自给量,逐步摆脱对外矿的依赖,到“十二五”末使精矿产能达到3500万吨,自给率达到35%,加上国内铁矿石供给,将外矿依存度由现在的50%多降至30%以内。
不过陈凌指出:“虽然我国参与合作海外铁矿资源越来越多,铁矿石自给量不断增加,但三大矿山垄断的大格局并没有变。”大钢厂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给,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储量,但大部分储量的质量不高,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钢。用自己的储量需要对铁矿石进一步加工,从而加大了成本。而去海外建矿山,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成本投入。
“要想打破铁矿石瓶颈,关键是要控制钢产量的快速增长。过去的8年钢铁产量是井喷式的发展,呈两位数增长,铁矿石的供应跟不上。另外,我国大的钢铁集团仍然要坚持走出去,增加自有矿或权益矿比例,到时候可以平衡市场。”
相关因素
中钢协提出指数挂钩钢价
迫使三大矿山做出首次让步的原因,还包括中钢协的表态。在今年9月28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会上坦言“铁矿石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缩短了周期,可能是明智的”。但他旗帜鲜明地表示,“指数选择不合理,存在价格正差则倒卖,负差则违约的问题。”
对于改进定价方式,单尚华表示,中钢协考虑矿石价格应该与钢材的“一次材”价格挂钩。铁矿石不是最终商品,只有通过“一次材”才体现商品价值。“一次材”包括板材、长材等,其成本构成中铁矿石占30%左右,铁矿石价格应随钢价的波动而波动。“一次材”的指数比矿石指数要广泛得多,仅中国就有十几家机构发布,而中钢协的价格指数也涵盖了几乎全部的产品。
单尚华强调,现在是铁矿石供需双方理性回归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轨道上来,矿山的这种强硬做法不可持久,造成的损失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