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污漩涡中的利益归属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BP是不是一家纯粹的英国石油公司?它将如何面对一个国家的讨伐?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6月15日晚,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
这是一次被全世界关注的讲话。不仅因为这是自奥巴马上任17个月来第一次在此地发表电视讲话;更因为在历史上,除非遇上战争和重大灾难,美国总统不轻易选择椭圆形办公室发表演说。
在15日的电视讲话中,世界头号强国的元首把锋芒指向了一个外国私营公司——BP。
他严肃指出:“英国石油公司引发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漏油事故影响将耗时多年,英国石油公司必须拿出一切资源来赔偿。”尽管美国官方证实,BP收集漏油计划初步获得成功。但是,美国内政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纷纷展开对BP的民事、刑事诉讼调查,并与受灾各州联合提出了巨额赔偿的要求。一个私营公司似乎面对一个国家的讨伐。
自原油泄漏开始,奥巴马多次就事故责任发表公开讲话。当BP一次次被唤作“英国石油公司”承受总统的指责时,这次安全事故似乎转变为两个国家的对峙,而英国的媒体也把抗议升级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英国《每日电讯报》,《镜报》、《独立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指责奥巴马的讲话是“反不列颠”式的。饶有趣味的是,BP在很多年前出于战略考虑,已经把名字改为“Beyond Petroleum ”,寓意为“超越石油”,而曾经在竞选总统期间接受BP公司大量捐款的奥巴马总统不可能不了解其中渊源。
《经济学人》杂志网站6月14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把责任推到英国公司身上听上去不错,然而,借口说BP是外国公司是不公平的。”
BP是不是英国石油公司?看似简单的问题充满玄机。
文章引用英国《旁观者》一位专栏作家的观点表示,BP公司39%的股份实际掌握在美国股东手中,其董事会中更有一半美国人。而且,这次事故发生在“四国联合”操作的钻井平台上,而奥巴马总统却只提及“英国石油公司必须为此次灾难埋单”,显然容易激起英国群众的不满。
其实,对于富可敌国的BP公司来说,“埋单”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名誉崩盘才是危机所在;同样,对于骨子里流淌着“哈姆莱特式”纠结的英国国民来说,负责是必须的,但要BP承担所有的指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更何况BP的身份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英国石油公司而已。
对于英国来说,BP意味着每年英国GDP的1/10,养老基金的1/6,意味着联合王国在21世纪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可以继续保持欧洲古典王国的地位和现代经济强国的话语权的资本——在当代社会,石油堪比黄金,大石油公司就是国家掘金的触角。
对于美国来说,BP不是美国公司却胜似美国公司。无论从公司管理层的构成还是经营发展模式,甚至到利益链条及市场战略布局,BP公司文化里英美基因早已血脉相连。更为关键的是,作为跨国企业中的翘楚,BP公司早已摸清了美国政府的脾气,并与权力阶层达成了特殊的默契。所以,就算罪不可恕,但权衡利弊、掂量跨国公司的感受,这是美国,以及任何一个融入全球化市场,展开全球战略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考题。
安全环保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在高危行业中,安全环保记录就是生死线。实力再强、贡献再大、资金再多的企业出现任何安全纰漏,也可能遭遇“灭顶之灾”——BP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6月15日晚,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
这是一次被全世界关注的讲话。不仅因为这是自奥巴马上任17个月来第一次在此地发表电视讲话;更因为在历史上,除非遇上战争和重大灾难,美国总统不轻易选择椭圆形办公室发表演说。
在15日的电视讲话中,世界头号强国的元首把锋芒指向了一个外国私营公司——BP。
他严肃指出:“英国石油公司引发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漏油事故影响将耗时多年,英国石油公司必须拿出一切资源来赔偿。”尽管美国官方证实,BP收集漏油计划初步获得成功。但是,美国内政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纷纷展开对BP的民事、刑事诉讼调查,并与受灾各州联合提出了巨额赔偿的要求。一个私营公司似乎面对一个国家的讨伐。
自原油泄漏开始,奥巴马多次就事故责任发表公开讲话。当BP一次次被唤作“英国石油公司”承受总统的指责时,这次安全事故似乎转变为两个国家的对峙,而英国的媒体也把抗议升级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英国《每日电讯报》,《镜报》、《独立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指责奥巴马的讲话是“反不列颠”式的。饶有趣味的是,BP在很多年前出于战略考虑,已经把名字改为“Beyond Petroleum ”,寓意为“超越石油”,而曾经在竞选总统期间接受BP公司大量捐款的奥巴马总统不可能不了解其中渊源。
《经济学人》杂志网站6月14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把责任推到英国公司身上听上去不错,然而,借口说BP是外国公司是不公平的。”
BP是不是英国石油公司?看似简单的问题充满玄机。
文章引用英国《旁观者》一位专栏作家的观点表示,BP公司39%的股份实际掌握在美国股东手中,其董事会中更有一半美国人。而且,这次事故发生在“四国联合”操作的钻井平台上,而奥巴马总统却只提及“英国石油公司必须为此次灾难埋单”,显然容易激起英国群众的不满。
其实,对于富可敌国的BP公司来说,“埋单”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名誉崩盘才是危机所在;同样,对于骨子里流淌着“哈姆莱特式”纠结的英国国民来说,负责是必须的,但要BP承担所有的指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更何况BP的身份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英国石油公司而已。
对于英国来说,BP意味着每年英国GDP的1/10,养老基金的1/6,意味着联合王国在21世纪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可以继续保持欧洲古典王国的地位和现代经济强国的话语权的资本——在当代社会,石油堪比黄金,大石油公司就是国家掘金的触角。
对于美国来说,BP不是美国公司却胜似美国公司。无论从公司管理层的构成还是经营发展模式,甚至到利益链条及市场战略布局,BP公司文化里英美基因早已血脉相连。更为关键的是,作为跨国企业中的翘楚,BP公司早已摸清了美国政府的脾气,并与权力阶层达成了特殊的默契。所以,就算罪不可恕,但权衡利弊、掂量跨国公司的感受,这是美国,以及任何一个融入全球化市场,展开全球战略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考题。
安全环保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在高危行业中,安全环保记录就是生死线。实力再强、贡献再大、资金再多的企业出现任何安全纰漏,也可能遭遇“灭顶之灾”——BP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