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钢铁 宏观调控下的挣扎与隐蔽
唐山曾被香港《文汇报》如此调侃:只要是建钢厂,傻子都能赚钱。据记者的调查,2003年唐山市兴建的各类钢铁企业有上百家之多,质量低劣、重复建设、贷款依存度高,一条极度膨胀而脆弱的产业链瞬息之间倒也蔚然壮观。
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103号文:《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尚方宝剑首指钢铁行业。唐山的钢铁业陡然从炎热的夏天掉进了寒冷的冬天,梦醒时分已经喷嚏连声。
冰与火的两重天
唐山市路南区的吉祥钢材市场曾经是唐山最主要也最热闹的钢材交易场所,而如今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他对记者说,这段时间生意特别不好做,但这还不是他最头疼的,要命的是,钢材市场持续走低,“是钢材就赔钱,但又不得不卖。”如今,他还是喜欢回忆2003年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2003年唐山市的槽钢一度上扬到每吨4000元以上,线材在高峰时刻更达到每吨4200元,而出厂价每吨一般在3800—3900元之间,毛利润达300—400元,净利润每吨可以达到200元;一天一个价,节节飙升还供不应求。据董素荣透露,去年他的年销售额空前达到了2000万,足足赚了60万元。“只要是做钢材的,无论大小都赚钱。”
像祥佳物资这样的小经销商,吉祥钢材市场里比比皆是;150家经销商中80%的商户去年都挣了50万至100万不等。
唐山市政府的资料显示:当地“国家承认”的钢铁企业有57家,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671亿元,增值183亿元,实现利税8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3.9%、46.3%和55.9%,部分县区财政收入的40%—70%来自这一产业。钢铁工业已经成为唐山的第一支柱。
“唐山钢铁这几年可火了,来唐山投资建厂的人越来越多,而从全国各地来唐山打工的农民更是数以万计;听说投资两三个亿,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出租车司机侯师傅曾在唐山钢铁公司工作26年,对于唐山钢铁行业现状,他自称“熟得很”。
福丰钢铁是一个年产几十万吨的小企业,以生产钢坯为主。据其供销经理何国坚介绍,2003年他们的钢坯供不应求,“1000吨以下的订单,我们基本不签,而且是一口价。”
2003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3号文,钢铁行业首当其冲。仿佛一辆超速行驶的大巴被突然刹车,惯性使大部分奇货可居的经销商踉踉跄跄,无所适从。
2004年3月开始,钢材价格一路狂跌;到了5月,线材跌至2900元/吨,跌幅30%;同样命运的还有板材以及小型材,跌幅都在六七百元,甚至是1000元/吨。
董素荣诉苦说,祥佳物资2003年12月的进货至今都还没有处理完。虽然今年没再进货,但依然以4万/月的幅度亏损,目前已亏15万元左右。隔壁的君发物资也同病相怜,经理苗丽丽透露,她去年共进线材1000吨,调控前只卖出了300吨,净利润为6万左右;如今还有700吨的库存。如果不能将这些线材处理掉,她将直接亏损70万元。
经销商日子不好过,生产厂家同样也发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钢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厂也在赔钱,大约是每吨赔300—400元;大钢厂的形势略显乐观,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唐山建龙的业务人员透露:线材价格已接近生产成本,钢厂无利可图。
谁制造了钢铁泡沫
唐山钢铁狂泻难止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
据苗丽丽说,小经销商一般很难获得大厂家的代理权,一般只销售小厂家的产品。经销商会不定期地向厂家咨询市场情况,厂家每月也会给出详细的价目表,让经销商在统一的价格区间浮动。也就是说,小经销商的困境其实就是小厂家的困境。董素荣也证实,中小厂家的钢材跌价幅度最大。
市场风向不断变化。经销商目前惟一可持的态度就是观望,“卖涨不卖跌”是获取利益的不二法门。于是,跌价钢材更加难卖。小经销商资金少,周转也慢,都是按月按季进货,大量的积货无法处理,不得不一再降价以吸引购买者,因此导致钢材价格狂泻不止。小经销商率先降价必然引起大经销商跟进,而大经销商的囤货更多,蒙受的损失也会更大,事实是否如此呢?
宏大物资是吉祥钢材市场公认的大户。2000年5月,业主刘正卫第一个进入吉祥市场。他告诉记者,他在这个行业已经30年了。
刘正卫分析:1998年钢材价格下跌,一直到2003年才复苏;2003年,从每吨2000元上涨到4000多元,本身就不正常。目前钢材价格跌到3000元左右,是价值的回归,应该还有1000元的跌价空间。
他坦言,市场的猝冷对他影响并不大。大经销商一般都和厂家签有长期合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必须定期从厂家提取一定数量的货。表面上经销商也有损失,但实际不然。实力雄厚的大厂家已经开始以各种补贴来弥补经销商的损失。譬如,新公路交通法
由此可见,貌似冷清的市场背后实际上是大经销商和小经销商、大厂家和小厂家各在暗自角力,谁笑到最后,就意味着谁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那么,唐山钢材市场何以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落差呢?董素荣认为,2003年吉祥钢材市场之所以火爆,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建的钢厂多。建一个小型钢厂怎么也得消耗六千吨钢材;一个中型钢厂的初步搭建最低也得消耗两万吨左右。大量钢厂的兴建无疑拉动了钢材的需求,“大的客户都是建钢厂的。”董素荣如是说。
2003年唐山到底建了多少钢厂?刘正卫掐指估算道,“好几百家。”
物资信息报记者谢军向《经济》记者表示,唐山2003年至少兴建了200家各类钢铁企业。为了证明数据的准确性,他补充说,“几乎所有的中小钢铁生产厂家我都打过交道。”
这与君发物资、祥佳物资提供的数据不谋而合。
谢军透露,目前采矿企业主要是集中在迁西、迁安;炼钢主要是集中在迁安、迁西、滦南、丰南、丰润;铸钢多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而成品材的生产,唐山各县几乎都有。除去“富余”的丰润区,资产1000万左右的小型钢铁生产企业就有100多家。
看来,兴建钢厂增大了“内需”,唐山人自己给自己吹了一个泡沫。不过,政府和业内人士口径并不统一,究竟谁的数据较为合理呢?出租车司机带着记者走访了他认为火爆的丰南区黄各庄。
废品收购站的见闻
“你们收购价是多少钱一斤啊?”
“6毛。”
“如果是好铁呢?”
“好铁就6毛。一般的我还不收呢。”
“现在一天能收购多少斤?”
“收不到。(而且也)都没人买啊。”
2003年,黄各庄的钢厂异常火爆的时候,废铁收购价一度达到1.05元/斤,而且供不应求。
黄各庄一家普通废品收购站的店主黄老板说,他是附近的农民,以前农闲时骑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购废铁,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元,算是家里最大一笔经济收入。今年2月,他拿出多年积蓄的两万元,承包了这家废品收购站。然而,他始料不及的是,刚刚接手这个“大买卖”,就遭遇了钢材市场的冬天,他的废铁卖不出去。开张3个月来,他只卖过一次,4吨多,结果赔了1000多元。
黄老板的废品收购站不远处是刘老汉的废品收购站,已经开了7年。刘老汉说,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六七吨,生意不好的时候只卖三四吨;2003年,他赚了三万多元;而离这10来里地的杨街(音),有点规模的废品收购站,一年能挣20万。
废品站里的废铁一般都是丰润区的废品收购大户用车来拉,再批量卖给钢厂,从中获取差价。由于丰润区的钢厂“技术稍强”,废铁加工后形成钢坯,再卖到唐山的每个角落。
“废品产业链”中的废铜烂铁历经“散户——小户——大户——钢厂”的层层加价,从0.6元/斤(1200元/吨)卖到2400元/吨。
黄各庄有20多家废品收购站,“走10步一家,再走10步又一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唐山的废铁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来自北京、天津甚至东北的废品收购站也纷纷向唐山供货,“一来就是七八车,每车就有50吨。”
2003年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钢铁业的火热可见一斑。
据了解,方圆不足
政府的隐性对手
据了解,宝钢铸钢有限公司已在
据说,他们厂主要生产火车零部件。边角钢是主要的原材料,经过钢炉的熔炼,浇铸到模子里即可。
“这样的生产工艺能保证产品合格吗?”
“钢厂需要什么工艺?何况我们的原材料都是从北京、天津过来的好货。绝对没问题!”那位工人告诉记者,目前唐山各地的小钢厂生产条件都是这样。
唐山市政府是否了解这些情况?
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辛志纯向记者明确表示:举报一家查处一家。2003年至今,唐山市没有一家新批的企业,而第三特种钢厂这样的铸造企业不在国家的调控范围之内。“它揽到活时就从事铸造,揽不到活时就炼钢;有的既炼钢又铸钢。这很让政府头疼。”
目前唐山市已关闭了17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假冒伪劣钢厂。它们分布在唐山市各个区县,属于“钢铁游击队”,手法相当高明;它们用拖拉机拉着电炉到处跑,白天很难捉住,晚上又把电炉拉回厂里炼钢。由于分布广泛,给唐山市的整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辛志纯调侃道,每当记者问他唐山市消灭了小钢厂吗?他只能回答:基本消灭。随后他狠狠地补上一句:“如果您发现了,我们就立即去取缔。”
除了企业和政府的无声对抗,唐山市政府还遭到了下级政府的无声对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唐山之所以钢铁厂家多,和乡镇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开。
面临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厂家的办法也极为隐秘。譬如工厂原本开在马路的东面,如今在马路的西边再兴建一个新厂,还是挂原来的厂牌,即使查下来也不算“新建”。根据国家税法规定,钢铁企业要交17%的增值税,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多投资,甚至规定新建厂家三年不纳税。
更为严重的是,钢铁厂家明明占用了300亩耕地,却在报请上级政府的材料中写上占用的是一个300亩的废坑,还会亲自拟好合同让农民签字。地皮批下来,厂家就用原单位的名义向银行贷款。
链接:被损害的唐山
钢铁企业和乡镇政府的种种做法,最后遭殃的还是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自然环境也随之恶劣。
黄各庄的张老汉说,前几年他们村的人均耕地为1亩,如今只有0.6亩;以前一亩地能挣五六百元,还包括自己吃的粮食,如今虽然政府每年会给农民400元/亩的补偿,但补偿的钱还不够买粮食。
绝大部分钢厂对水和铁矿石的消耗数量惊人。据了解,每炼1吨钢就需要6吨水和1.6吨铁矿石。如果年产钢1000万吨,就需要6000万吨水和1600万吨铁矿。唐山81.9%的钢铁企业和96.7%的农村用水都是地下水。据河北水利部门统计,2003年底,河北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8亿立方米上升到173.21亿立方米,全省缺水110亿立方米。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村挖井,下挖五六米就能见水,如今动辄一二十米;而拉钢材的大卡车载重量都在40吨左右,早已将数条穿行唐山的公路压得坎坷不平,加之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部分路段已经出现下陷,对于一个从大地震中解脱出来的新兴城市,难道有了新欢就忘了旧伤?
丰南区委书记侯志宇表示,河北当地已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政府面临的困惑
河北省给唐山的钢铁提了六个字:质量、品种、整合;唐山自我要求:上大挤小,增高减低,强优汰劣;市政府说:对于假冒伪劣坚决取缔,对于现有存量进行优化提升,对于新增容量则不予考虑。
唐山的表态是不是言出由衷,很难说。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宋继军说,整改至少牵涉到唐山的一半企业,10万员工的命运。唐山市计委办公室主任薛渤勋认为,前几年中国钢铁企业整体亏损,为了使其繁荣,国家压缩国企的生产规模,结果钢铁的价格上来了,中小企业也随之抬头。“现在的企业大部分都是那时候建起来的。”企业膨胀起来之后,想要再压下去就很困难,“这边压下去了,那边还会起来”。
2003年12月,唐山市下发了《唐山市地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唐山市发改委就五个方面进行整合:规模、资源、工艺、生产力布局、所有制结构等。
目前唐山市政府承认的钢铁企业为57家,2003年的总产量按3000万吨来计算,平均分配到每个企业的产钢量并不大。唐山市委表示,规模在10万吨以下又单独炼钢的企业,要么消灭要么整合。
唐山市政府表示:对于自己愿意整顿的企业,政府因势利导;对于不愿整顿的企业就由国家来整顿,“那推土机就来了。” 唐钢以外的56家企业都不是纯粹的国有控股,大部分是民营资本。整合必然涉及到所有制的变化。唐山市欲以股权融合的方式将小资本整合成大资本,组建大企业。
唐山市想在2004年上半年消灭57家企业中的15—17家企业。“经过三五年的整合,如果只剩下五家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辛志纯说,“这并不意味着600万吨/年的生产企业就是大企业,唐山期待更为大型的规模整合。”
其次是资源整合。2004年春耕开始以后,唐山市的电力相当紧张,目前已经实行了差别电价政策,并准备以实行差别水价等方式来加大整合力度。国家鼓励的项目企业,唐山市给予平价电,此外则实行高价电政策。平价电和高价电的差别是0.2元/度。0.2元数字虽小,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数百万甚至千万元。对于明显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唐山市明确表示不给予供电。另外,唐山市根据国家2003年13号文件的规定,1吨钢的耗水量为6吨,企业炼钢用水量如果在6吨水/吨钢之内,可能是1元/吨;如果在6吨之外,可能是10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国家政策依然存在无法衔接的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取缔的依据是国家经贸委2000年第10号文件,其中明文规定了一些项目;2003年出台的103号文件规定的是新企业的准入门槛。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2000年第10号文件规定,生产热烧结矿的烧结机,
有关专家举例说,如果高炉
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