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家怎样潇洒入世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我们如何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且听于丹教授讲述从自我脚下抵达自我心灵的奇妙旅程。
我今天想跟中国企业家们交流的是一种人生的坐标,就是以一种朴素的、微小的、当下的做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的时代最缺少的已经不是远大理想,而是从自己的脚下到达理想那几步可行的道路。对于当代优秀的企业家来讲,怎么样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一种心灵的默契和快乐,是很重要的事情。
自省,然后“不忧不惧”
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职业的穿越,达到自我的确认。这也正是文化的使命。一个人可以做管理、做企业,也可以做学问。只要你确认:这是我所要的生活!如果缺少这种心灵归属,我们的人生就会陷入为世事而匆忙的局面,就像诗人纪伯伦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大家都知道水是可以照耀万物的,但是水只有一种情况下才可以照见影像,就是心如止水的时候。水在湍急、喧嚣的时候,就像我们情绪澎湃的时候,我们便看不清世间的万象。中国的经典、东方的文化能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切从心灵出发,把握外在的世界和自我的规律,完成这样一场穿越,而最终抵达自己。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说能做到四个字:“不忧不惧”。也就是说,当你心中没有忧思,没有畏惧,这就是君子。学生听了不以为然,认为标准太简单了。难道真君子不需要做点事吗?孔子说了一句话:“内省无疚,何来忧惧”?就是说,当一个人一天忙碌下来,叩问内心,反躬自省,问问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愧于天?是否耍了小聪明?有没有对不起别人?如果自己的内心了无愧疚,何来的忧和惧呢?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觉得神经衰弱,睡不好觉,甚至需要医生给开安眠药,其实按照孔子讲的,就是你的内心有忧有惧,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没有做到位,有些事没尽心,有些事做错了怕人责备。所以,这种内省就是儒家提倡的一个自我平衡方式。
那么如何内省呢?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其实是叩问我们不同层次的人格。首先,想想你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是否忠诚?第二,想想自己是否对朋友讲信用?第三,是问我们生命的自我角色,你成长了吗?你有没有自己心灵里面的学习、复习和成长?
人生理想,从你身边做起
圣贤的东西其实很简单。
就好像孔子的一些学生们在一起谈人生理想,大家都高谈阔论,谈到最后发现老师没有说话,学生就问孔子:你的理想是什么?他淡淡地说了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大有深意,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你可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可以名垂青史,但是你身边这三种人安置好了吗?
孔子说“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人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安”。何为“安”?即是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怎么样安身呢?就是你孝敬,给他吃、穿、住尽量好一点儿。什么是安心呢?就是你正直、善良、有出息,为社会做大事,让父母脸上有光。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就两个字:“色难”,就是在孝顺老人这件事上,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无论何时都给老人一个好脸色。比如:父母总保持着过苦日子时候的习惯,儿女往往看不惯而跟父母提意见,其实往往也是出于好心。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以父母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
其次是“朋友信之”。在你这一生的朋友里,有些是辉煌显赫的,有些是卓越成功的,但是你这一辈子能在脑子里留几个人呢?你能留下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这一辈子都不会喧嚣在你眼前的人,他对你的态度永远都不是滚烫的、火热的,但是他温暖、恒久,会一生相伴。如果你的生命中真有这种朋友,你对他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性命相托的信任: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你会信得过他。大家知道“竹林七贤”,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嵇康的性格直爽暴躁,有什么不满就会直接发泄出来。一天,七贤当中的一个人出世做官了,他非常生气,写文章大骂这个人。结果嵇康在39岁时就被人杀了,在他临终托孤时,他想到谁呢?还是托付给这个被他痛骂的朋友,因为相信他一定会好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这叫朋友之“信”。
再次是“少者怀之”。其实最好的人格永远不是那样光芒四射的,老子对好人格有这样一个形容,叫做“光而不耀”。什么意思的?就是一个人有内在生命的温润、流转、内心的慈悲,但是他不是光芒四射。一个长辈当他的生命人格是光而不耀,他会表现坦荡、朴素、温暖,他会让孩子觉得那个人真好,他的今天是我的明天,我明天比他现在还好。
所以,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因为我而可以安顿,朋友因为我而可以信任,晚辈因为有我而有了一个可缅怀的榜样,我做到这几条就够了。
拥有“知人”的大智慧
学生曾经问孔子什么叫做智慧,他就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了解人心,了解人性。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找寻知识太容易了,只要从网上搜索一个关键词就可以。但是却没有一个心情搜索引擎,让我知道:自己的内心什么样?别人内心什么样?
子路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有勇无谋的人,他曾经问他的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就是说,今天让你带兵打仗的话,你会选择谁跟你同行带军呢?子路认为老师会选择他这样勇敢的人。结果老师告诉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很勇敢,在我面前拍着胸脯说:我敢赤手空拳打老虎,我敢只身过大河,而且死而无悔——我不用这样的人。用什么人呢?孔子说了一个标准,叫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临事而惧”就是面临一件事的时候,有敬畏之心的人。人真正有所惧是因为在乎。“好谋而成”就是要懂得如何投入自己的智谋,最后把事情完成。所以,一个很低调,并全情投入智慧的人,是孔子用人的选择。
我今天想跟中国企业家们交流的是一种人生的坐标,就是以一种朴素的、微小的、当下的做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的时代最缺少的已经不是远大理想,而是从自己的脚下到达理想那几步可行的道路。对于当代优秀的企业家来讲,怎么样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一种心灵的默契和快乐,是很重要的事情。
自省,然后“不忧不惧”
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职业的穿越,达到自我的确认。这也正是文化的使命。一个人可以做管理、做企业,也可以做学问。只要你确认:这是我所要的生活!如果缺少这种心灵归属,我们的人生就会陷入为世事而匆忙的局面,就像诗人纪伯伦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大家都知道水是可以照耀万物的,但是水只有一种情况下才可以照见影像,就是心如止水的时候。水在湍急、喧嚣的时候,就像我们情绪澎湃的时候,我们便看不清世间的万象。中国的经典、东方的文化能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切从心灵出发,把握外在的世界和自我的规律,完成这样一场穿越,而最终抵达自己。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说能做到四个字:“不忧不惧”。也就是说,当你心中没有忧思,没有畏惧,这就是君子。学生听了不以为然,认为标准太简单了。难道真君子不需要做点事吗?孔子说了一句话:“内省无疚,何来忧惧”?就是说,当一个人一天忙碌下来,叩问内心,反躬自省,问问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愧于天?是否耍了小聪明?有没有对不起别人?如果自己的内心了无愧疚,何来的忧和惧呢?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觉得神经衰弱,睡不好觉,甚至需要医生给开安眠药,其实按照孔子讲的,就是你的内心有忧有惧,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没有做到位,有些事没尽心,有些事做错了怕人责备。所以,这种内省就是儒家提倡的一个自我平衡方式。
那么如何内省呢?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其实是叩问我们不同层次的人格。首先,想想你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是否忠诚?第二,想想自己是否对朋友讲信用?第三,是问我们生命的自我角色,你成长了吗?你有没有自己心灵里面的学习、复习和成长?
人生理想,从你身边做起
圣贤的东西其实很简单。
就好像孔子的一些学生们在一起谈人生理想,大家都高谈阔论,谈到最后发现老师没有说话,学生就问孔子:你的理想是什么?他淡淡地说了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大有深意,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你可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可以名垂青史,但是你身边这三种人安置好了吗?
孔子说“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人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安”。何为“安”?即是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怎么样安身呢?就是你孝敬,给他吃、穿、住尽量好一点儿。什么是安心呢?就是你正直、善良、有出息,为社会做大事,让父母脸上有光。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就两个字:“色难”,就是在孝顺老人这件事上,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无论何时都给老人一个好脸色。比如:父母总保持着过苦日子时候的习惯,儿女往往看不惯而跟父母提意见,其实往往也是出于好心。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以父母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
其次是“朋友信之”。在你这一生的朋友里,有些是辉煌显赫的,有些是卓越成功的,但是你这一辈子能在脑子里留几个人呢?你能留下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这一辈子都不会喧嚣在你眼前的人,他对你的态度永远都不是滚烫的、火热的,但是他温暖、恒久,会一生相伴。如果你的生命中真有这种朋友,你对他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性命相托的信任: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你会信得过他。大家知道“竹林七贤”,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嵇康的性格直爽暴躁,有什么不满就会直接发泄出来。一天,七贤当中的一个人出世做官了,他非常生气,写文章大骂这个人。结果嵇康在39岁时就被人杀了,在他临终托孤时,他想到谁呢?还是托付给这个被他痛骂的朋友,因为相信他一定会好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这叫朋友之“信”。
再次是“少者怀之”。其实最好的人格永远不是那样光芒四射的,老子对好人格有这样一个形容,叫做“光而不耀”。什么意思的?就是一个人有内在生命的温润、流转、内心的慈悲,但是他不是光芒四射。一个长辈当他的生命人格是光而不耀,他会表现坦荡、朴素、温暖,他会让孩子觉得那个人真好,他的今天是我的明天,我明天比他现在还好。
所以,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因为我而可以安顿,朋友因为我而可以信任,晚辈因为有我而有了一个可缅怀的榜样,我做到这几条就够了。
拥有“知人”的大智慧
学生曾经问孔子什么叫做智慧,他就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了解人心,了解人性。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找寻知识太容易了,只要从网上搜索一个关键词就可以。但是却没有一个心情搜索引擎,让我知道:自己的内心什么样?别人内心什么样?
子路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有勇无谋的人,他曾经问他的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就是说,今天让你带兵打仗的话,你会选择谁跟你同行带军呢?子路认为老师会选择他这样勇敢的人。结果老师告诉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很勇敢,在我面前拍着胸脯说:我敢赤手空拳打老虎,我敢只身过大河,而且死而无悔——我不用这样的人。用什么人呢?孔子说了一个标准,叫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临事而惧”就是面临一件事的时候,有敬畏之心的人。人真正有所惧是因为在乎。“好谋而成”就是要懂得如何投入自己的智谋,最后把事情完成。所以,一个很低调,并全情投入智慧的人,是孔子用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