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成长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博客网
三生石畔
初生牛犊的成长历程
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中央电视台“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辞
牛根生,姓牛。
“牛”者,奶牛的“牛”,蒙牛的“牛”,牛市的“牛”。
这个“牛”。不是年少轻狂的张扬,不时浅薄的跋扈的嚣张。
这个“牛”,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成熟,使一种历经磨难的坚毅。
这头憋足劲向前冲的牛,让我们看到了那本只属于火箭的速度。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5年增长200倍!六年销售过200亿!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
无怪乎以这样的速度成长起来的企业还不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的“百强之冠”。
我们看见的只是蒙牛它展现在我们面前最为辉煌的一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出如此辉煌的佳绩,它从内蒙古草原走来,从“蒙牛”成为了“中国牛”,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牛”。可是,可是谁又能想到隐藏在它背后的总总辛酸呢?
很清楚的记得“神州五号”成功返回陆地的那一科,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有跨出那一大步的杨利伟,还有让我们记住的就是“蒙牛”这个让航天员喝的来自大草原的奶。
它的诞生是偶然的,是被逼得,却也是一个大大的奇迹。
牛根生在伊利集团的时候从一名普通的洗瓶公做到了管理生产的副总裁,和伊利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是事实却逼着他无奈的三次提出辞呈,最后被很免职,无言接受并一声不响的离开,但是当时离开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跟着他心走的老部下,跟着他人格离开的老战友。
牛根生,姓牛,或许上天冥冥中自有注定,注定了他与牛这一生都无法解开的缘分。
1999年初的一天,牛根生等人开始了对一个乳制品“百年老店”构想的世纪起航,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定名为“蒙牛”,在1月13日这一天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公司成立的时候的办公室仅仅是一个只有53平方米的,月租金仅为200元的民宅,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他们开始在这里“指点江山”的起步生涯。
构想是远大,宏伟的,可是落实在一个个小细节上面的时候,一切就不再是那么的让人兴奋和简单了,面对全国一个这么大的市场,一个如此小的责任公司想要从“蒙牛”走向“中国牛”,首先就是要有资金来完成,而在那个时候这对于创建者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面对着“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尴尬窘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
带着心中的梦想,那份豪情壮志开始了建市场之路,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虚拟联合的战略,通过接管即将倒闭的企业,输送蒙牛的企业文化去救活企业,这样蒙牛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那企业也有了生存下去的机会,一格又船划不动,一个有浆没船划,这样珠联璧合在一起,蒙牛的液态奶和冰淇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这样通过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除管理、除技术、出品牌,蒙牛运作的国内8家困难企业,盘活7.8亿元资产,实现了双赢:一方的资产得以激活,另一方品牌得以确立。
1999年3月8日,第一本蒙牛CI手册完成。
1999年4月13日,第一批蒙牛牌纯牛奶问世。
1999年5月1日,第一批蒙牛牌冰淇淋上市。
1999年7月3日,第一批蒙牛全脂甜奶粉上市。
在没有资金建工厂的情况下,“借腹生子”的战略得以成功,万里长征跨出了第一步。
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品牌打响了,市场了有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要求有更多的活动资金来建工厂,做市场,打广告,于是他们这些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凑在一起要筹股,将有限责任公司变了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次自愿入股,但是牛根生也紧紧地遵守一条原则,控股权要在自己的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做出一个百年老店。
生产的规模和多元化的生产要求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这样在和林格尔县的盛乐经济园区的蒙牛生产基地开始了破土动工,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建设在,在1999年底,蒙牛冰淇淋生产线正式投产;2000年2月21日,蒙牛液态奶生产线正式投产。自此,蒙牛开始由虚转实,也开始了一路高歌的历程。
有了产品,又有了质量的保证,这就是在伊利等一流企业败退鹏城深圳的时候,蒙牛依然决定全国第一个市场是深圳,用自己的好口味,正确的战略硬是把深圳市场打开,继而又打开了有三元半边天的北京市场,早就被光明站稳了的上海市场。
蒙牛用它的那不服输的“牛”劲,在乳业市场竞争已经是白日化的时候,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它的生存和快速发展之路,并且很快就从三无状态变为了“三大亮点”: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全国第一。蒙牛也用它的口感和营养成为了中国航天员和运动员双双选用的产品。
它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的领头人是一头能跑出火箭速度的“牛”,因为他的领头人是在困难面前觉得不低头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因为他的领头人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人,用那“钱散聚才”的观点,把中国乳业最硬最聪明的头脑聚集在一起,为蒙牛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谁说它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大风大浪啊?
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中央电视台“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辞
牛根生,姓牛。
“牛”者,奶牛的“牛”,蒙牛的“牛”,牛市的“牛”。
这个“牛”。不是年少轻狂的张扬,不时浅薄的跋扈的嚣张。
这个“牛”,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成熟,使一种历经磨难的坚毅。
这头憋足劲向前冲的牛,让我们看到了那本只属于火箭的速度。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5年增长200倍!六年销售过200亿!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
无怪乎以这样的速度成长起来的企业还不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的“百强之冠”。
我们看见的只是蒙牛它展现在我们面前最为辉煌的一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出如此辉煌的佳绩,它从内蒙古草原走来,从“蒙牛”成为了“中国牛”,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牛”。可是,可是谁又能想到隐藏在它背后的总总辛酸呢?
很清楚的记得“神州五号”成功返回陆地的那一科,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有跨出那一大步的杨利伟,还有让我们记住的就是“蒙牛”这个让航天员喝的来自大草原的奶。
它的诞生是偶然的,是被逼得,却也是一个大大的奇迹。
牛根生在伊利集团的时候从一名普通的洗瓶公做到了管理生产的副总裁,和伊利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是事实却逼着他无奈的三次提出辞呈,最后被很免职,无言接受并一声不响的离开,但是当时离开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跟着他心走的老部下,跟着他人格离开的老战友。
牛根生,姓牛,或许上天冥冥中自有注定,注定了他与牛这一生都无法解开的缘分。
1999年初的一天,牛根生等人开始了对一个乳制品“百年老店”构想的世纪起航,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定名为“蒙牛”,在1月13日这一天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公司成立的时候的办公室仅仅是一个只有53平方米的,月租金仅为200元的民宅,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他们开始在这里“指点江山”的起步生涯。
构想是远大,宏伟的,可是落实在一个个小细节上面的时候,一切就不再是那么的让人兴奋和简单了,面对全国一个这么大的市场,一个如此小的责任公司想要从“蒙牛”走向“中国牛”,首先就是要有资金来完成,而在那个时候这对于创建者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面对着“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尴尬窘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
带着心中的梦想,那份豪情壮志开始了建市场之路,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虚拟联合的战略,通过接管即将倒闭的企业,输送蒙牛的企业文化去救活企业,这样蒙牛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那企业也有了生存下去的机会,一格又船划不动,一个有浆没船划,这样珠联璧合在一起,蒙牛的液态奶和冰淇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这样通过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除管理、除技术、出品牌,蒙牛运作的国内8家困难企业,盘活7.8亿元资产,实现了双赢:一方的资产得以激活,另一方品牌得以确立。
1999年3月8日,第一本蒙牛CI手册完成。
1999年4月13日,第一批蒙牛牌纯牛奶问世。
1999年5月1日,第一批蒙牛牌冰淇淋上市。
1999年7月3日,第一批蒙牛全脂甜奶粉上市。
在没有资金建工厂的情况下,“借腹生子”的战略得以成功,万里长征跨出了第一步。
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品牌打响了,市场了有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要求有更多的活动资金来建工厂,做市场,打广告,于是他们这些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凑在一起要筹股,将有限责任公司变了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次自愿入股,但是牛根生也紧紧地遵守一条原则,控股权要在自己的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做出一个百年老店。
生产的规模和多元化的生产要求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这样在和林格尔县的盛乐经济园区的蒙牛生产基地开始了破土动工,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建设在,在1999年底,蒙牛冰淇淋生产线正式投产;2000年2月21日,蒙牛液态奶生产线正式投产。自此,蒙牛开始由虚转实,也开始了一路高歌的历程。
有了产品,又有了质量的保证,这就是在伊利等一流企业败退鹏城深圳的时候,蒙牛依然决定全国第一个市场是深圳,用自己的好口味,正确的战略硬是把深圳市场打开,继而又打开了有三元半边天的北京市场,早就被光明站稳了的上海市场。
蒙牛用它的那不服输的“牛”劲,在乳业市场竞争已经是白日化的时候,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它的生存和快速发展之路,并且很快就从三无状态变为了“三大亮点”: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全国第一。蒙牛也用它的口感和营养成为了中国航天员和运动员双双选用的产品。
它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的领头人是一头能跑出火箭速度的“牛”,因为他的领头人是在困难面前觉得不低头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因为他的领头人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人,用那“钱散聚才”的观点,把中国乳业最硬最聪明的头脑聚集在一起,为蒙牛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谁说它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大风大浪啊?
蒙牛它在面对着砸广告牌、非法集资、毁林建厂、假新闻的诽谤、连环恐吓、造谣事件……一棒又一棒,一浪又一浪,它用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没有倒下,领导人的从容指挥一战战的挺了过来,蒙牛没有倒下,经历过风雨再见彩虹的它更加的强大了。
蒙牛成为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的双特选产品,在吸纳了国际资本后蒙牛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向世界牛走去。同时也正是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成长起来的蒙牛,让全中国人看到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日益强大的蒙牛,那一句句标语“强壮中国人”、“蒙牛成长了,真诚的道声谢谢”、“为中国喝彩”都开始深入人心。
这个初生的牛犊成长起来了,并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它。
牛根生用他的精神和魅力,带着这头“牛”依然用火箭的速度向世界牛奔去,我们中心地祝福它,等着它有一天能喊出“为世界喝彩”的口号,让世界各大超市都有中国这头“牛”所产出奶的身影,我们祝福着,期待着。
蒙牛成为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的双特选产品,在吸纳了国际资本后蒙牛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向世界牛走去。同时也正是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成长起来的蒙牛,让全中国人看到了一个更加坚强和日益强大的蒙牛,那一句句标语“强壮中国人”、“蒙牛成长了,真诚的道声谢谢”、“为中国喝彩”都开始深入人心。
这个初生的牛犊成长起来了,并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它。
牛根生用他的精神和魅力,带着这头“牛”依然用火箭的速度向世界牛奔去,我们中心地祝福它,等着它有一天能喊出“为世界喝彩”的口号,让世界各大超市都有中国这头“牛”所产出奶的身影,我们祝福着,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