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管理咨询网    
 
 
     
       
 
   
 
大势观点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呼唤新的国资企业文化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没有更具凝聚力、更具时代感、更具支撑性的国资企业文化,我们不可能完成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单纯依靠产品、要素投入等形成的"硬实力",已经很难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的理念、核心价值观、品牌等"软实力",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对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资国企经历了激烈的产业结构调整,大范围的企业改制重组,上百万人的下岗分流,没有出现重大的社会震荡,国资国企没有攻坚破难、坚忍不拔的文化砥柱,没有顾全大局、负重而行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做到的。
  国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与以往相比,涉及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方方面面的利益和矛盾相互交织,难度更大,极具探索性、挑战性和风险性。没有更具凝聚力、更具时代感、更具支撑性的国资企业文化,我们不可能完成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资本的重组离不开文化的重组。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控股公司多元化改革,是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市国资委成立以来,推动开展资产重组涉及20多家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总资产规模3000多亿元,集约处置不良债务近300亿元,募集各类社会资本150多亿元。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思想的多元、观念的多元、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多元能够制衡,多元可以激荡,但多元也必然带来分散、分野甚至分离。因此,资本重组迫切需要文化重组的支持,产业整合迫切需要文化整合的支撑。
  通过文化的重组、整合,价值观得以一致,发展理念得以趋同,经营模式得以融合,新体制机制得以形成,新的生产力得以产生。
  企业的再造离不开文化的再造。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仅仅是存量资产的盘活,增量资产的扩大,还要通过多元化推动企业再造,形成新体制新机制,推动增长方式的改变。企业再造不是简单的加几张桌子,换几个位子,而是企业的经营机制要有大的转变,企业的内在精神要有质的提升。
  如果说企业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是企业的"筋"、"骨"、"皮",那么企业文化就是"精"、"气"、"神",作为"软件"和灵魂渗透和贯穿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没有文化再造的企业再造,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产生新的生命力,没法形成新的竞争力。
  品牌、企业形象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提升。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企业形象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国有企业很多都是名牌企业、百年老字号,我们的产品很多是名牌产品、驰名产品,但是总体上我们发展品牌、企业形象的力度不够大,没有跟上改革发展的形势。
  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扶植和发展"上海品牌"的战略规划。在第13届上海市长咨询会议上,许多外国咨询专家建议确立"上海品牌"。前一个"上海品牌"主要指能够代表国内外最好水平的产品品牌,后一个"上海品牌"主要指能够确立上海在国际上竞争地位的城市品牌,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品牌就是文化,企业形象就是生产力。我们要努力赋予老品牌以新的时代涵义,赋予新品牌以传统文化的精华,打造文化内涵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树立上海国有企业的市场形象、世界形象和新世纪形象。
  企业党建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企业党建,要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能够"润物细无声",将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贯彻下去;文化能够历久而弥新,将党的先进思想、理念扎根在员工的脑海中,融入到群众的血液里。
  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把企业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协调推进。 
  国资企业文化的内涵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呼唤新的国资企业文化。从国资层面说,是"信心、激情、依法、诚信、和谐"的文化。
  信心是前提。
  从事国资工作,首先要站在国资的立场讲话,要对搞好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实践证明,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而是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到不到位;国有企业不是没有优秀人才、不是留不住优秀人才,而是我们的激励约束到不到位;国有企业不是没有好的技术、装备,不是没有好的产品、市场,而是我们的增长方式、运作方法适应不适应。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国有经济大有希望,国有企业大有可为。
  激情是动力。
  干国资,没有国际惯例,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拓,去创新;需要我们燃烧每一天、每一分钟的激情。实际上,真正的成功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止追求卓越的步伐,都不会冷却永往直前的灼热之心,都不会停止琢玉成器的不懈努力,也绝不会熄灭燃烧的激情。
  国有企业要发挥主导竞争力,要成为支撑上海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只能靠创新!创新要靠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第一资源的人才、第一核心要素的知识,更要靠内心里的一股激情、骨子里的一股干劲,把科技、人才、知识的创新潜力发挥到极至。要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潜心研发,一以贯之,接力传承,争取在原始创新、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上实现突破。
  依法是立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特设机构,也要始终坚持依法、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坚持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要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流动和流失、授权和监督之间的关系,既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国资流动,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又要在推动国资流动重组中加强监管,防止流失;既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授权,又要建立国资运行实时动态反应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探索建立适合上海经济发展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系。
  诚信是品牌。
  作为国资人,首先是对党忠诚,对国资事业的忠诚。无论信心、激情和依法高效多么重要,都是要以诚信为基础的。
  诚信的根本精神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信心和激情决不能脱离实际,决不能靠讲大话,吹牛皮。
  诚信的特征是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处事态度和公私分明的道德观念。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我们为国家、为政府、为人民守着这份家业,用好这份家业,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是诚信的保证。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授权责任,通过这些制度、机制的建立,促使产权代表和经营者对出资人自觉履约,把诚信当作信念,把尽责视作当然。
  和谐是责任。
  国有资产是国家和人民的资产,国有经济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脊梁,国资国企对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容推卸的道义责任。
  国资要继续投向政府的重大建设项目,保证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要积极推进"六个统筹",完成世博动迁和环保行动计划;要探索建立长效帮困机制,让职工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国资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从我们的企业集团来说,需要的是既和国资文化有机结合、又突出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具体地说,国有企业文化要体现"四个围绕"、实现"三个结合"、突出自己个性。
  --国有企业文化要围绕发展,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为根本目的;要围绕改革,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与改革保持步调一致;要围绕管理,着力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资产效益;要围绕员工,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与深入开展"高兴、放心"活动紧密结合;与塑品牌、树形象、转观念、转变生产方式紧密结合。
  --国有企业文化要建立在自身多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吸取自身积累的经验精华;要考虑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突出主业特色;要考虑企业员工的构成,形成员工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观。
  按照上述原则,很多企业集团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前不久,电气、汽车、广电、海立等企业还被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十大品牌"的称号。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市场上是有反响的,业绩中是看得出来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时俱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落户上海,随着合资企业和"两新组织"从业队伍人数远远超过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从独资改制重组为控股或相对控股甚至仅仅参股,国资企业文化的传统优势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而且,国资国企文化的建设有其特殊性,也很具挑战性。
  --国有企业的资本属性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企业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组织,还承担着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属性和员工属性左右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现代企业制度建成之日也就是先进企业文化宏鸣之时。
这些都说明,国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点题、破题到解题
  为此,上海国资两委制定了稳步推进国资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年行动规划:
  2005年是上海国资企业文化建设的"点题年"。
  点题,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国资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点题,就是要明确国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重点是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上与下的关系。既要发挥国资两委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大集团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又要调动包括全市文明单位在内的广大基层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内与外的关系。既要塑造企业形象,主动出击市场,又要埋头苦练内功,做到厚积薄发。
  三是形与神的关系。既要搞一些必要的形式类建设,营造文化氛围,也要注重根本性的建设,致力于共同价值观的培育。
  四是主与次的关系。既要把经营者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以统一文化共识,又要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优秀团队。
  2006年将是上海国资企业文化建设的"破题年"。
  破题,就是要将国资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我们不仅要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理念、深入人心的信念,还要有一套工作机制,能够将这些价值观、理念和信念落实在每一件工作中,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落实到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上;更要有一套系统的制度,能够将这些价值观、理念和信念凝固在每一个岗位,每一道环节,每一个工序,不因某个人的离开而消失,不因暂时的困难而改变。
  在"破题年"里,我们提出"三个五"的推进目标:
  一是培植5个大集团品牌,参与市政府制订的品牌战略的实施;
  二是培育50家"最佳形象国有企业",在海内外市场上塑造上海企业的形象;
  三是培训500名"企业文化管理师"(CCO),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专业队伍。
  2007年是上海国资企业文化建设的"解题年"。
  解题,就是国资企业文化建设开花结果。国资企业文化建设是服务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其成果也是与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紧密相连。
  我们希望,三年以后,国资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三个目标性成果:
  一是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科技进步的全面创新,基本实现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上海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若干个大公司跻身"世界性中国品牌"之林;
  三是大集团深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现在文化内涵、企业形象上可与相同行业著名跨国公司相媲美的重量级企业。
  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够说,国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们在讲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更多地借鉴国外经验。但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精髓和经验。用道家文化来涵盖我们的企业文化,我把它概括为"天、地、人、道"。所谓"天"者,是信念至上,专致发展;所谓"地"者;是实干兴企,科学发展;所谓"人"者,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所谓"道"者,是传承文明,继承发展。
  上海国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三大特征:
  --既集聚深厚民族底蕴、传承优良历史传统,又吸纳当今时代精神、国际企业先进文化精粹;
  --既体现国资的特性,有助于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大目标,又体现包容性,有助于国资与民资、外资等其他社会资本的共融共进;
  --既传承上海城市的精神,又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企业成长路径转变。
 
    版权所有:成都大势管理顾问公司 蜀ICP备08000957号-2
联系人:杨老师 许老师 电话:028-85223358 QQ:1053586902
公司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12号学府花园书香榭13楼B座
本网站属信息共享网站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服务器上做镜像.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104号

诚聘英才站点地图咨询意向在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