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领导力的第一推动力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一方面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又总是在很多方面“以不变应万变”,比如:文化。而一成不变的文化环境将极大地限制领导力技能的发挥。
毋庸置疑,发展领导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领导力培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面临同样一个难题:培训多多,效果寥寥。这是为什么呢?
李建志(Harold Chee)教授,在英国阿什里奇(Ashridge)商学院讲授领导力和行为研究,又在为中国企业(中石化、ABB、诺华制药、太古饮料公司)进行了大量培训之后,对中国企业的领导力培养,做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一方面企业总是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总是在很多方面“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观念、态度,以及文化。而一成不变的文化环境将极大地限制领导力技能的发挥。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领导力发展一个方面,对企业来说,管理方面的任何改变和创新,都将在,且只能在一个灵活而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发生。
中国企业家在误读领导力
《中外管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如何来培养未来的领导力?
李建志:我目前在国内给一些中国企业讲课中发现:中国人对领导力的定义和世界趋势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的领导者还是更传统地倾向于命令与控制。
显然,这种陈旧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更加灵活。就我的观察,现在中国领导者身上最缺的几项关键技能,第一就是“教练”,或者说是“辅导”。
第二,授权。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不善于授权,这种不善于授权会影响领导者整个领导能力的发挥。
第三,愿景能力。领导者能否高瞻远瞩看到未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技能。在具备了这种愿景能力之后,紧接着,如何将愿景执行下去?这又涉及到另一种技能,就是影响力。作为一个领导,正向的影响能力不是强迫别人去做,而是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对愿景的设想。
仅仅培训,催生不了领导力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在培养领导力方面是否犯了一些可怕甚至是致命的错误?
李建志:确实有,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不足。中国企业往往只重视培训这个阶段,比如说两周或是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之后却没有后续工作。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一个领导的话,这几周的培训是起不了作用的,而后续的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定期将他们组织起来做一些回顾,看他们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这些理论,领导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这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它能创造这种学习和实践的环境。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什么样的组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能够成功——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型组织意味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和反思。如果中国企业在培训的设计中有这种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在领导力培养上有所收获。
再有一点就是,在企业里参加培训的人,往往不是一把手。这些人常常觉得:培训之后最欠缺的,是一把手对他们的支持。我们都知道,一把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高级经理人领导力的发展。而这,又涉及到企业文化。
有什么文化,就有什么领导人
《中外管理》: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领导人文化,那塑造您所说的这种学习文化,需要领导人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究竟两者谁是第一推动力?
李建志:譬如说开放的态度,对创新接受的态度。这里的创新当然也包括管理的创新。而其实,领导者的态度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领导者。在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中,组织里的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领导者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这些都是正向的态度。相反,局限于眼前而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就是非常负面的态度。
另一方面,关心别人,以诚相待,对于领导人都非常重要。当然领导者也要注意到,有些人喜欢被人关心、关注;也有些员工喜欢严肃的领导,喜欢明确的任务。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鉴别哪些人喜欢被表扬,被关心;而哪些人是喜欢被指导,被指正。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在领导力评估上,应该重视哪些方面?
李建志:领导力的好和不好,用什么来鉴定?取决于领导人的业绩。业绩包括很多内容,譬如:财务方面的指标,或者在执行新的组织架构和战略方面的考量,或者团队人员的流动等等。
通过我的调研和观察,我发现中国企业在三个方面有所欠缺。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品牌建设——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中国企业的品牌打出去?第二个就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三个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这三个方面恰恰关系到中国企业领导力的发展。
《中外管理》: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在这三个方面发展领导力呢?
李建志: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良好且有效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三个方面才能成长起来。
领导者要敢于创造新文化
《中外管理》: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培养领导力的重要性,但又普遍受困于后备领导团队的建设。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李建志: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领导,这意味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培训。这就好像不会有人愿意让没有受过训练的牙医帮他镶牙一样。
接受培训非常重要,但是培训以后的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领导人接受培训以后要创造一种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里,他能发挥所学。很多中国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在海外经过很多培训,是很好的人才,有很强的技能,但是他们回到企业之后,他们的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问题,在西方企业中一样存在。
有效的领导力之一,就是领导人能改变企业文化。不管领导人的领导力多么强,如果企业文化是陈旧的,领导力也发挥不出来。IBM曾经也有去不掉的文化DNA,比如:他们曾经过于关注大型计算机。1993年,当个人电脑冲击市场的时候,IBM失去了这个机会,导致一年损失了70亿美金。这就是因为他们长期禁锢在老的文化DNA里,虽然IBM领导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还是没法避免这样的错误。
去年一些中石化领导人到我们学院参加培训时,也认为最大的挑战是重塑企业文化。大家都意识到:虽然学习能带来很多启发,但是要将它们实践出来,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中国国企都面临着如何改变企业文化的挑战,这需要有人站出来,有勇气改变现状。
《中外管理》:最后请问:在您眼中,管理者跟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
李建志:管理者的眼光是短期效应,以任务为导向,当然他们也需要具备一些领导技能;而领导者的目光更长远,更有战略性,他们更重视与人打交道建立人际关系。领导者跟管理者在激励能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上,都有所不同。
优秀领导者能创造企业文化。他们的工作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而普通领导者的作为是能看到的,是有形的。在创造这种文化之后,优秀领导者的工作就如老子所说:无为而治。
毋庸置疑,发展领导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领导力培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面临同样一个难题:培训多多,效果寥寥。这是为什么呢?
李建志(Harold Chee)教授,在英国阿什里奇(Ashridge)商学院讲授领导力和行为研究,又在为中国企业(中石化、ABB、诺华制药、太古饮料公司)进行了大量培训之后,对中国企业的领导力培养,做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一方面企业总是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总是在很多方面“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观念、态度,以及文化。而一成不变的文化环境将极大地限制领导力技能的发挥。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领导力发展一个方面,对企业来说,管理方面的任何改变和创新,都将在,且只能在一个灵活而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发生。
中国企业家在误读领导力
《中外管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如何来培养未来的领导力?
李建志:我目前在国内给一些中国企业讲课中发现:中国人对领导力的定义和世界趋势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的领导者还是更传统地倾向于命令与控制。
显然,这种陈旧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更加灵活。就我的观察,现在中国领导者身上最缺的几项关键技能,第一就是“教练”,或者说是“辅导”。
第二,授权。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不善于授权,这种不善于授权会影响领导者整个领导能力的发挥。
第三,愿景能力。领导者能否高瞻远瞩看到未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技能。在具备了这种愿景能力之后,紧接着,如何将愿景执行下去?这又涉及到另一种技能,就是影响力。作为一个领导,正向的影响能力不是强迫别人去做,而是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对愿景的设想。
仅仅培训,催生不了领导力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在培养领导力方面是否犯了一些可怕甚至是致命的错误?
李建志:确实有,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不足。中国企业往往只重视培训这个阶段,比如说两周或是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之后却没有后续工作。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一个领导的话,这几周的培训是起不了作用的,而后续的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定期将他们组织起来做一些回顾,看他们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这些理论,领导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这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它能创造这种学习和实践的环境。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什么样的组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能够成功——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型组织意味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和反思。如果中国企业在培训的设计中有这种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在领导力培养上有所收获。
再有一点就是,在企业里参加培训的人,往往不是一把手。这些人常常觉得:培训之后最欠缺的,是一把手对他们的支持。我们都知道,一把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高级经理人领导力的发展。而这,又涉及到企业文化。
有什么文化,就有什么领导人
《中外管理》: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领导人文化,那塑造您所说的这种学习文化,需要领导人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究竟两者谁是第一推动力?
李建志:譬如说开放的态度,对创新接受的态度。这里的创新当然也包括管理的创新。而其实,领导者的态度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领导者。在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中,组织里的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领导者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这些都是正向的态度。相反,局限于眼前而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就是非常负面的态度。
另一方面,关心别人,以诚相待,对于领导人都非常重要。当然领导者也要注意到,有些人喜欢被人关心、关注;也有些员工喜欢严肃的领导,喜欢明确的任务。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鉴别哪些人喜欢被表扬,被关心;而哪些人是喜欢被指导,被指正。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在领导力评估上,应该重视哪些方面?
李建志:领导力的好和不好,用什么来鉴定?取决于领导人的业绩。业绩包括很多内容,譬如:财务方面的指标,或者在执行新的组织架构和战略方面的考量,或者团队人员的流动等等。
通过我的调研和观察,我发现中国企业在三个方面有所欠缺。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品牌建设——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中国企业的品牌打出去?第二个就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三个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这三个方面恰恰关系到中国企业领导力的发展。
《中外管理》: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在这三个方面发展领导力呢?
李建志: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良好且有效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三个方面才能成长起来。
领导者要敢于创造新文化
《中外管理》: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培养领导力的重要性,但又普遍受困于后备领导团队的建设。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李建志: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领导,这意味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培训。这就好像不会有人愿意让没有受过训练的牙医帮他镶牙一样。
接受培训非常重要,但是培训以后的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领导人接受培训以后要创造一种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里,他能发挥所学。很多中国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在海外经过很多培训,是很好的人才,有很强的技能,但是他们回到企业之后,他们的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问题,在西方企业中一样存在。
有效的领导力之一,就是领导人能改变企业文化。不管领导人的领导力多么强,如果企业文化是陈旧的,领导力也发挥不出来。IBM曾经也有去不掉的文化DNA,比如:他们曾经过于关注大型计算机。1993年,当个人电脑冲击市场的时候,IBM失去了这个机会,导致一年损失了70亿美金。这就是因为他们长期禁锢在老的文化DNA里,虽然IBM领导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还是没法避免这样的错误。
去年一些中石化领导人到我们学院参加培训时,也认为最大的挑战是重塑企业文化。大家都意识到:虽然学习能带来很多启发,但是要将它们实践出来,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中国国企都面临着如何改变企业文化的挑战,这需要有人站出来,有勇气改变现状。
《中外管理》:最后请问:在您眼中,管理者跟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
李建志:管理者的眼光是短期效应,以任务为导向,当然他们也需要具备一些领导技能;而领导者的目光更长远,更有战略性,他们更重视与人打交道建立人际关系。领导者跟管理者在激励能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上,都有所不同。
优秀领导者能创造企业文化。他们的工作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而普通领导者的作为是能看到的,是有形的。在创造这种文化之后,优秀领导者的工作就如老子所说: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