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银行可能走低端路线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邮政银行可能走低端路线
盛传已久的“第五大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近日成关注焦点,有消息称,银监会正根据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已将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深圳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近几年,邮政储蓄业务不断向商业银行靠拢的趋势,确实加速了其银行化的进程,客观上为邮政储蓄向现代银行过渡创造了积极条件。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该负责人认为,假如真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深圳方面很可能将市场定位确定为打工一族或个体工商户,以回避与众多银行的“正面冲突”。
邮储机构变银行已成趋势
记者电话咨询了深圳邮政储汇局的一位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我局目前没有得到任何有关成立银行的信息。”对记者提出的“邮储银行成立后的经营思路、市场定位”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是否设立、怎样设立邮储银行目前还是未知数,“因此无法对将来邮政储蓄银行的运作做出任何评价”。
在深圳银监局有关邮政储蓄的一份监管报告中,记者注意到这样的内容:“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的大门已向世界开放。在此形势下,我们要有加快邮政储蓄改革的紧迫感,淡化邮政储蓄的政策性特点,创造条件,将我国的邮政储蓄办成既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储蓄银行。”
此报告还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到了当前邮储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监管法规不健全。由于邮政储蓄未领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严格说来,如果发生违规行为,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对邮储进行监管、处罚,存在监管的“真空”。此外,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的监管范围并没有包括邮政储蓄机构,监管部门对邮政储蓄的处罚往往只能对事不对人,不能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金融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难以延伸到邮储基层网点,这些因素无疑制约着邮储的规范化发展。
专家认为,以上问题表明,成立银行是邮储今后发展的最佳选择。另外,国外邮政储蓄的发展历程也证明,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是可行的选择。
深圳邮政储蓄面临挑战
“网点多是邮政储蓄的最大优势,但与内地邮政储蓄遍布大街小巷的状况相比,深圳的邮政储蓄在此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一位专业人士认为。
截止到今年6月末,深圳市邮政储蓄网点共有80个,储蓄存款余额87.59亿元,与全市国内金融机构2903.25亿元的人民币储蓄存款总额相比,邮储所占份额尚不足3%。目前,深圳邮政储汇只能经营三项业务,即储蓄、汇兑和中间业务,而这三项业务恰恰是各家银行也非常重视的项目,深圳邮政储蓄因此受到强有力的“挤压”。以邮政储汇引以为傲的汇兑业务为例,今年上半年业务量下降明显,累计收汇519万笔,同比下降1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个人汇兑市场的争夺,银行纷纷推出快捷、便宜的个人汇款服务品种,并对大额异地汇划资金提供全国银行电子汇划服务,这给邮政汇款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今后深圳邮政储汇局即使成立银行,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市场如何定位。专家认为,目前深圳各家银行纷纷瞄准高端客户,人数众多、存款额少、为银行贡献小的“金字塔”底端的人群正逐渐被银行忽略,而这恰恰是邮政储汇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因此,针对深圳打工者多的现状,深圳邮储成立银行后,定位低端,采取“剑走偏锋”的市场战略,把其他银行不太在意的这部分客户揽过来,将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邮政储蓄的历史沿革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停办。1986年,为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筹措资金,国务院恢复邮政部门代办储蓄业务。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
目前,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和积极的资金运用,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地区,邮政储蓄机构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邮政储蓄机构改银行
呼声一直不断
事实上,邮政储蓄由于一直在经营储蓄业务,从2003年起,有关将邮政储蓄转变成银行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有观点认为,由于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作方式单一,吸收的储蓄存款全额上存人民银行,长期以来,央行对邮储上存资金利息管理僵化。目前,央行给储蓄局的转存利率一直维持在4.131%,大大高于其他金融机构上存央行的平均利率水平,而邮储又与银行一样可以吸收居民存款,造成了银行业经常提到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将邮储转变成银行的呼声也日益高涨。